回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佛說大乗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八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禄卿傳梵大師法護等奉 詔譯

布施波羅蜜多品第六之二
復次舍利子有十種稱讃之法菩薩若能具
足清淨當行布施此稱讃法者謂即有爲出
離故得有爲果菩薩應當如是布施即得十
種稱讃之法何等爲十一者施食獲得長壽
二者施飲息除一切渴愛煩惱三者施諸乗
轝即能獲得諸利樂事四者施妙衣服即起
慚愧之心如獲金蓋五者施諸塗香華鬘即

得戒聞等持妙香塗飾六者施諸妙香末香
即得身支柔軟妙香馥郁七者施諸美味即
得味中上味及能圓具人中妙相八者施依
止處即能當與一切衆生爲舍爲洲爲救爲
歸爲所趣向九者施諸病縁醫藥即得不老
不死甘露妙樂圓滿具足十者若施種種資
具即得菩提分法勝妙資具圓滿具足如是
十種布施稱讃之法菩薩求菩提時當得一
切稱讃攝受復有十種稱讃之法菩薩若能
清淨當行布施何等爲十一者若施燈明即

得如來五眼清淨二者若施殊妙歌音即得
天耳清淨三者若施金銀瑠璃硨磲瑪瑙珊
瑚琥珀摩尼眞珠及餘珍寳即得如來三十
二種大丈夫相四者若施種種妙寳種種妙
華即得如來八十種好五者若施象馬車乗
即得廣多人衆充滿圍繞六者若施殊妙園
林即得禪定解脫等持等至圓滿具足七者
若施財穀庫藏即得諸法寳藏圓滿具足八
者若施奴婢及營作人即得所作自在如佛
自然智圓滿具足九者若施妻子眷屬即得

最勝可愛無上正等正覺圓滿具足十者若
施四大洲主富樂之位即得菩薩一切善法
成一切智圓滿具足如是十種布施稱讃之
法菩薩求菩提時當得一切稱讃攝受復有
十種稱讃之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布施何
等爲十一者若施五欲妙樂即得戒定慧解
脫解脫知見諸蘊清淨及於一切嬉戲娛樂
等事悉得如意二者若施雙足即得法義足
圓具詣菩提場三者若施二手即得法手常
授於他圓滿具足四者若施其耳即得諸根

圓具無所缺壞五者若施其鼻亦得諸根圓
具六者若施身諸支分即得無過失身如佛
身清淨七者若施其眼即得法眼清淨八者
若施血肉即得一切衆生眞實身命眞實布
施善資其命九者若施其髓即得金剛堅固
不壞之身十者若施上分頭頂菩薩摩訶薩
即得安住三界最勝無上現證一切智智圓
滿具足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求菩提時應如
是布施如是等諸相乃能圓滿一切佛法稱
讃攝受舍利子智者菩薩以其甚深勝慧不

樂世間所樂財物但爲勤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求甘露法求大覺智求寂靜涅槃菩
薩於其世間一切所樂之物及諸妙樂無不
捨者一切皆爲依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舍利子譬如世間耕植之人首欲耘田先
依堅木次設衆具牛以導前於本土中作耕
耘事營力旣成資養身命彼耕植人以身命
存故金銀諸寳亦能成辦至於財穀衣服等
物悉能成辦何以故財不如穀穀爲本故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依時依處以世間所

樂財物行布施者即能依止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舍利子又如群牛先食青草次復飲
其溫涼之水水食旣調即成其乳次成其酪
後成生酥後成熟酥如是次第悉有所成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先以世間所樂財物行
於布施即能依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
所樂欲悉能成辦或得成彼轉輪聖王或復
成辦三種勝相謂菩薩十地如來十力四無
所畏又復成辦千種事業即得十八不共佛
法又復成辦千種事業得佛六十種清淨妙

音又復成辦百種事業即得如來一大人相
又復成辦二百種事業即得如來最上清淨
烏瑟膩沙頂相又復成辦百種功德妙相即
能圓具如來所有大法螺音又復成辦百千
俱胝功德妙相即得如來鮮白齊密上妙齒
相舍利子是故當知如來勝業果報菩薩悉
能成辦若能發起一念慈心諸乞丐者隨應
布施即與發彼殑伽沙數等心無異即能成
辦佛三摩地當知諸佛從三摩地起已如來
應供正等正覺於一一毛孔悉能化現百三

摩地所化自在舍利子如是如來所有一切
神通事業佛法勝相皆是菩薩宿修大行以
世間所樂財物奉施如來以攝受故求甘露
法求寂靜涅槃舍利子以是縁故菩薩摩訶
薩以世間所樂財物行布施者即能依止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復次舍利子我
念過去世阿僧祇劫前復過無量無數不思
議劫爾時有佛出現世間其名福生如來應
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量千歲佛會

之中有百千大苾芻衆皆是大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是時有
一紡線之人色相端嚴人所樂見其人所居
去佛世尊遊止方處而復不遠其人於自舍
中營自所業功力辦已於自後分常所出時
即出自舍前詣世尊福生如來所到佛所已
發清淨心持以一線奉上世尊作是白言我
今以此一線獻奉世尊願佛哀愍受我所施
願我以此善根未來世中獲諸攝法是時世
尊即爲攝受其紡線人從是已後乃至成佛

如是次第緫以線數五百而奉世尊由是十
五劫中不墮惡趣又復以此善根千俱胝生
作轉輪聖王又此善根千俱胝生作帝釋天

[]又此善根當得身分柔軟人相可愛最初[]

修作勝上事業親近供養千俱胝佛尊重恭
敬以香華燈塗飲食衣服幢幡寳蓋醫藥縁
具伸供養已最後復過阿僧祇劫當證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名善攝受如來應供正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
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世尊住壽二十俱胝

歲佛會之中有二十俱胝那庾多大苾芻衆
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
到於彼岸有五俱胝大菩薩衆皆悉安住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宣說正法廣度無量無
數衆生作利樂已入大涅槃彼佛世尊入涅
槃後正法住世滿一千歲廣作佛事如我今
時當入涅槃等無有異舍利子汝見如是紡
線之人發清淨心以一條線奉施如來如是
次第成辦佛法謂由清淨心廣大故舍利子
是故當知若心不廣大復不精勤即不能得

殊勝果報若心清淨以其世間所樂財物而
爲依止隨力少施即得一切可愛樂果又復
智者菩薩以增上智力多作勝利何以故力
廣大故所作無量迴向力故爾時世尊欲重
明斯義說伽陀曰

布施不求於色相  不求受用及富饒
但求無上佛菩提  以少施故獲多利
不求名稱及善譽  世間快樂亦無求
於諸起滅絶悕望  求佛大果無餘法
飲食衣服及衆具  於一切處悉無求

如毛端量發施心  求甘露門常開廓
凡所行施無高下  亦無諂曲慳悋心
是中懈怠悉蠲除  勇發世間利益事
若財若穀資身命  及餘一切悉行施
施已廣大歡喜生  菩提解脫不難得
父母妻子諸所愛  來乞匃者皆施之
所施亦無憎嫉心  是修最上菩提行
凡諸所見無忿恚  惡友常同善友觀
諸怖畏者施慰安  於諸事法無執著
不求王位生法欲  常宣出離正法門

法施普及諸衆生  利益世間常不捨
不求天中諸妙樂  唯求無上佛菩提
不悕布施大名稱  棄捨己身及餘法
唯佛菩提常不捨  非眼識色相所求
亦復不求生諸天  但求涅槃最上樂
諸所施作無依止  若成若壞悉無求
智者常生正智心  明了一切正道法

復次舍利子是故當知諸菩薩摩訶薩勤行
修習布施波羅蜜多是即廣修菩薩勝行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一
復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爲諸菩薩摩訶
薩修習持戒波羅蜜多是即廣修菩薩勝行
舍利子菩薩有三種法常善所行何等爲三
謂身語意皆善所行云何身善所行而菩薩
者遠離殺生偷盜邪染此名身業善行又復
菩薩遠離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此名語業善
行又復菩薩無貪無瞋正見此名意業善行
菩薩作是思惟云何此身語意常善所行若
身不作業即無殺生偷盜邪染此名身善行
若語不作業即無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此名

語善行若意不作業即無貪瞋邪見此名意
善行菩薩又復如實伺察若身語意無作業
者即於諸法何能表了於身語意何所施設
若青黃赤白紅紫碧緑當何顯示即無眼識
表了無耳鼻舌身意識表了何以故以無能
生所生能起所起故若其無者諸作業中何
能施設菩薩作是思惟已了知戒相現前無
所作若無所作有何表示若無表示亦無取
著如是乃名菩薩善行於其戒相亦無所觀
若於戒相無趣向故即無所觀若如是觀即

有身見不能生起若有身見不起即於持戒
毀戒如理伺察而悉不見若如是觀即於戒
法軌範境界無所了知如是持戒於自於他
悉無所得亦無所行若於自他無所行故即
於戒無毀缺亦無所取若自他無所得戒亦
無所得若戒無所得即戒學無缺犯若戒學
無缺犯即戒亦無缺犯如是即戒無所取何
故無取以一切法無所取故是故一切法無
自亦無他於無我中當云何取爾時世尊欲
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身業清淨語亦爾  意常清淨修淨行
禁戒清淨復常行  此名菩薩持淨戒
十善業道賢復勝  菩薩智者善所觀
於身語意悉無修  此名智者持淨戒
無修無勝亦無授  形色顯色而復無
若無形顯色相觀  諸境何能見彰表
戒若無爲無修作  眼於色境不能觀
耳鼻舌身意亦然  諸境無能爲表示
根識若無相引發  悲心應作如是觀
於戒清淨戒亦無  戒中無得而無住

如是解了無我相  戒無所護善護戒
無戒想無戒中修  菩提行中離諸見
若於諸見無所觀  無見亦復無知解
即此無見處亦無  是中持犯無領受
若入無護正法理  戒中軌範不思議
善能了知眞護門  無戒亦復無所得
無我亦復戒中無  無我想故戒無得
淨戒是爲無我語  所說常生離怖心
戒所依止亦復無  我無領解即無我
無持無犯無所取  無戒無求無我言

無我即能無戒想  戒無我故無所起
如是戒相得無畏  菩提行乃深慧門
持者皆由聖力增  諸有缺犯亦無得
爲愚癡者說持犯  諸法無得亦復然

於戒勝果無縛解  大哉淨戒善護者
三惡趣中皆不墮  諸見斷故罪不生
我見不生即不墮  戒無所持無所受
此即無持亦無犯  於中如是戒了知
若於我法不能見  於三有中亦無觀
況復持犯有所行  如是見者善持戒

復次舍利子菩薩十種善法從彼清淨心意
中出從彼精進勝行中出從彼最極善欲廣
大業報信解中出於聖者所親近承事於師
尊所不起分別若聖若師聽受正法勤求無
著志求菩提不惜身命舍利子持戒菩薩如
是十種勝法皆從菩薩內心中出若能安住
如是十種法者即能積集一切善法

佛說大乗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