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六
   宋中天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惟淨共法護奉 詔譯

復次海意有三種法增長大乗何等爲三一
者發菩提心增修善根二者爲善知識之所
攝受不生疲懈三者建立大悲而無退轉此
之三法增長大乗復有三法增長大乗何等

爲三一者勤修勝行[]者伺察諸行三者於[?]
勝行中爲諸衆生而善成辦復有三法一者
攝止慳心二者廣行施捨三者廻向菩提復
有三法一者自集淨戒二者將護破戒之人

三者廻向菩提復有三法一者心無障礙二
者忿恚衆生令得清淨三者廻向菩提復有
三法一者精進無倦二者懈怠衆生而能將
護三者廻向菩提復有三法一者從禪定生
二者不著禪定三者廻向菩提復有三法一
者勤求多聞二者如聞伺察三者廻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起於縁衆生慈二者起於縁
法之慈三者起於無縁之慈復有三法一者
自所作故起於悲心二者爲他作故起於悲
心三者離二邊故起大悲心復有三法一者

勤求自利之智二者勤求利他之智三者發
勤精進二利圓滿復有三法一者過去已盡
之智二者未來未至之智三者現在住法界
智復有三法一者於其正定衆生起方便慈
二者於其不定衆生起解脫慈三者於其邪
定衆生起大救度慈復有三法一者得樂受
故身業調暢二者善護他故語言甘美三者
行正直故心業堪任復有三法一者雖修不
淨之觀而於貪行衆生類中不生猒離二者
雖修慈心之觀而於瞋行衆生類中不生猒

離三者雖修縁生之觀而於癡行衆生類中
不生猒離復有三法一者利益修勝行[
][]
者歡喜常知足故三者清涼永無熱惱故復
有三法一者任持所聞二者緫持文句三者
入於智聲前後際斷故復有三法一者攝集
七聖財故而不匱乏二者法施無障礙故能
行大捨三者所有財利均衆分故常得大富
復有三法一者誠諦入勝義諦故二者眞實
無虚誑故三者如常無變異故復有三法一
者自知今我云何二者知諸衆生當何施作

三者知時解時非時諸分位故復有三法一
者蘊法蘊平等二者界法界平等三者處觀
如空聚復有三法一者不壞因果二者能善
長養諸縁三者和合互相涉入復有三法一
者不違背佛二者不毀謗法三者不輕慢衆
而常尊重恭敬承事復有三法一者止息於
貪二者遠離於瞋三者開曉於癡復有三法
一者入世俗諦二者眞實說相三者勝義諦
無住復有三法一者於諸衆生不起輕慢二
者於阿羅漢常生尊敬三者不爲煩惱之所

制伏復有三法一者不染欲界二者不樂色
界三者不著無色界復有三法一者於衰譏
毀苦其心不下二者於利稱譽樂其心不高
三者不染世之八法猶如山王安固無動復
有三法一者隱密諸根二者善解諸結三者
善調其心復有三法一者建立地位功德二
者能離地位過失三者於地地中善能勝進
復有三法一者內心起勝上智二者深心起
差別智三者方便起安立智復有三法一者
定清淨已得增上戒學二者慧圓滿已得增

上心學三者解脫圓滿已得增上慧學復有
三法一者樂受斷除貪愛二者苦受斷除瞋
恚三者不苦不樂受斷除無明復有三法一
者雖轉於因而無加行二者雖轉煩惱而無
分別三者雖轉三界而無願求復有三法一
者決擇於空遠離諸見二者決擇無相止息
尋伺三者決擇無願三界寂滅復有三法一
者眼空二者色境離性三者眼識無住復有
三法一者耳空二者聲境離性三者耳識無
住復有三法一者鼻空二者香境離性三者

鼻識無住復有三法一者舌空二者味境離
性三者舌識無住復有三法一者身空二者
觸境離性三者身識無住復有三法一者意
空二者法境離性三者意識無住復有三法
一者密修於戒二者善護於定三者決擇於
慧復有三法一者修念住持正法二者修慧
深固伺察三者修行覺了行義復有三法一
者隨住聲聞聖諦聲中說解脫法二者隨住
縁覺縁生法中說解脫法三者隨住菩薩六
波羅蜜諸勝行中說解脫法復有三法一者

捨謂捨一切珍寳二者大捨謂捨妻子奴婢
眷屬三者極捨謂捨身分頭目手足復有三
法一者護持正法二者護持諸說法師三者
護持大乗之法復有三法一者不令生死相
續二者覺悟生死過失三者遠離生死罪業
復有三法一者無蓋障心聽受正法二者無
隨眠心而常宴坐三者以出離心能正修行
復有三法一者所聞依義二者觀察依智三
者解脫依法復有三法一者多聞樂居寂靜
二者住寂靜已深固作意三者深固作意相

應而能覺了諸法平等復有三法一者恭敬
智者二者請問多聞三者護修定者復有三
法一者不以得利之心而行法施二者於聽
法者慈心攝受三者起一切智心現前所作
復有三法一者心平等故衆生平等二者無
種種性故諸法平等三者智平等故諸佛平
等復有三法一者智知三世平等二者慧解
三解脫平等三者了悟三界平等復有三法
一者善觀諸行無常亦復是苦二者善觀諸
法無我三者善觀涅槃寂靜復有三法一者

誓願眞實住畢竟故二者所聞眞實如理修
行三者三摩地眞實發生勝慧復有三法一
者已作之罪而不覆藏二者未作之罪防令
不起三者現所有罪悉令悔滅復有三法一
者遠離惡作二者遠離隨眠三者遠離疑惑
復有三法一者樂居寂靜二者離於貪愛三
者起善法欲復有三法一者住深法忍二者
說種種法三者得一切處通達辯才復有三
法一者所聞決定緫持二者得佛加持辯才
三者諸所說法賢聖攝護復有三法一者從

初發心坦平如地二者諸行畢竟諸行相續
三者雖轉諸想而住不退轉地復有三法一
者圓滿聞所成忍二者思所成忍而不流散
三者獲得無生法忍復有三法增長大乗一
者方便與慧和合修諸道行二者大慈大悲
和合成熟衆生三者精進不放逸和合護持
正法海意此之三法而能增長大乗復次海
意有四種法於大乗中而爲障難何等爲四
一者惡聞所謂尋求外道文籍二者於其六
波羅蜜菩薩藏正法不樂聽受三者增上慢

心起諸魔業四者業障隨逐毀謗正法海意
此之四法於大乗中而爲障難復有四法於
大乗中而爲障難何等爲四一者貪愛二者
瞋恚三者愚癡四者煩惱增盈不求善法功
德復有四法一者嫉他得利二者諂曲親近
諸說法師三者起黠利慧誑行饒益四者以
不實心而作欺誑復有四法一者於善友所
起惡友想二者於惡友所起善友想三者於
非法中起正法想四者於正法中起非法想
復有四法一者常起慳染之心二者見乞匃

人即起損害過失之心三者施已生變悔心
四者起背一切智心復有四法一者欲心行
施二者過失心行施三者怖畏心施四者愚
癡心施復有四法一者爲求名稱故施二者
爲求美譽故施三者爲求善聲故施四者爲
求讃歎故施復有四法一者以世俗情義故
施二者有所爲事故施三者不顯明施四者
不自手施復有四法一者以麤物施二者不
貴重施三者不恭敬施四者增上慢施復有
四法一者以利刀施二者以毒藥施三者不

軌法施四者損害心施復有四法一者於持
戒人生瞋恚心二者於破戒人起彼損害不
將護心三者自所修戒而常雜亂四者於說
戒人起殺害想復有四法一者好求艱苦財
利二者若得法利不均他分三者不欲他人
所得利養四者於自得利不生知足復有四
法一者身曲非威儀道二者語曲所言不實
三者心曲欲作諸罪四者一切處曲不以淨
命而資養故復有四法一者於其同住大乗
之者起瞋恚心二者不能覺了諸魔事業增

上慢故三者聞非所說而即喜行四者聞說
諸善功德而生惱意復有四法一者高慢正
法不能親近二者於說法師不起尊重三者
於其父母師長及親教師不生歸敬四者身
心堅獷諸所起行常生違背復有四法一者
舉揚自德二者隱覆他德三者我慢熾然四
者堅猛瞋恚復有四法一者懈怠二者惛沉
三者不正順四者執著復有四法一者不調
伏二者不寂靜三者不隱密四者不柔善復
有四法一者少聞入於國城聚落二者不具

戒蘊而求利養三者不護身儀入女人舍四
者不住等引之心解入一切衆生根性復有
四法一者不能勤修四攝之法二者棄捨成
熟衆生三者毀謗正法不作護持四者於說
法人而生嬈惱復有四法一者愚癡常生多
欲二者瞋恚樂作諸罪三者貪愛不生喜足
四者求利心常無猒復有四法一者不信而
常掉舉二者親近惡友不猒捨罪三者懈怠
減没善法四者放逸所作善根而皆喪失復
有四法一者不能內觀察故而常無慙二者

慧解不明曉故而常無愧三者與無間業等
故而不知恩四者雖於他人少行善利而自
伐滅返生誣謗復有四法一者瞋二者忿三
者恨四者害復有四法一者虚誑諸聖二者
不護諸聖三者輕慢施主四者於阿羅漢起
增上慢復有四法一者身業不能清淨二者
語業不能善護三者心業雜染四者於大乗
中而生疲倦復有四法一者於衆聚中而起
兩舌二者於師長阿闍黎所而發惡語三者
於諸來求者而興綺語四者虚誑人天復有

四法一者不護戒蘊二者不越他世三者散
失善根四者破壞長養勝行復有四法一者
於大衆中起強勝心二者於集會所執高慢
心三者常出惡言欲離於罪四者以雜亂語
說世間典復有四法一者以不勤行心居寂
靜處二者多損害心居憒閙中三者不種善
根起有福想四者竊菩薩名求利活命復有
四法一者心不柔順二者其心麤獷三者心
不調伏四者於諸衆生起艱苦心復有四法
一者憍恃持戒二者憍恃多聞三者憍恃住

阿蘭若四者憍恃頭陀功德復有四法一者
計我爲勝二者計法爲勝三者以少善根計
爲高勝不廻向菩提四者先修大乗之行中
樂聲聞縁覺乗法復有四法一者執著於身
二者執著於心三者執著於戒四者不向勝
道復有四法一者親友家乞於非家用二者
追求利養自謂清淨而復喜見破戒之者三
者躭樂俗舍四者於具戒人而生瞋恚艱苦
所作起諸纏縛復有四法一者多作事二者
多求利三者多語言四者多知識復有四法

一者我見取著於我二者衆生見取著衆生
三者斷見取著無作四者常見取著身命復
有四法一者雖於諸事有所發起二者旣發
起已不能聞持三者不攝持故而生疲懈四
者以疲懈故乃起怖畏復有四法一者不修
昇進地地之智二者不能善修禪定三者棄
捨衆生勝慧不行四者雖修願及方便而起
有得之想復有四法於大乗中而爲障難一
者法障隨眠而根性鈍二者業障隨眠於諸
善根而不勤行三者煩惱障隨眠三蘊隨轉

四者魔事隨逐忘失菩提心海意如是等四
法於大乗中而爲障難世尊說是攝受大乗
等諸法時會中四萬四千衆生及千天人悉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萬八千菩薩
得無生法忍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有大光明廣照十方有千天人處于空中言
音互發喜躍回旋復雨殊妙天諸寳華鼓吹
歌音奏天妙樂而爲供養以妙偈詞而讃嘆

如是最上大法藏  如來今日親開示

久已安住大悲心  爲諸衆生明顯了

說此偈已又作是言世尊若人於此如來所
說大法寳藏而能受持極少分者是人速能
解脫一切地獄恐怖次第當轉無上法輪世
尊譬如有人去彼州城聚落不遠見地伏藏
中有無盡珍寳充滿是人以具利益心故見
已即時詣州城中語諸人言汝等善來汝若
欲求諸珍寳者我知方處當示於汝無盡伏
藏世尊彼州城中有一類人雖聞其言而不
信受有一類人信其所說即同其人詣伏藏

所隨自力能恣取其寳如其智量得寳而還
然彼伏藏取而無盡亦無分別此人我與彼
人不與此人應取彼不應取何以故而是伏
藏無分別故世尊諸佛所說大法寳藏亦復
如是佛於阿僧祇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中積
集如是無上廣大妙法寳藏旣積集已詣菩
提場成正覺果後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轉
大法輪今日世尊又復轉此集會正法開示
無上大法寳藏而佛世尊以無取心於諸衆
生起大悲行作利益事諸不知者以妙梵音

普徧告諭諸天及人阿修羅等而表示言汝
等來此受持無上廣大法寳此法能盡生老
病死諸苦邊際能施一切無盡妙樂世尊或
有一類不具於信愚癡之人於此正法不生
勝解復不正順不能分別故不生信或有一
類具信之者於此正法能善分別而生勝解
復起正順以能分別故深生淨信是人乃能
於佛如來大法寳藏隨力堪任取其法寳自
取寳已復令他人於彼諸乗解脫法中而生
信解或有樂住聲聞乗性或有樂住縁覺乗

性或有樂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佛
如來無上最勝大法寳藏而無窮盡亦無分
別又復世尊今此無上大法寳藏如是廣大
開發顯示而諸衆生於此法寳緫略乃至極
少分中有不能取者是人不得寳故於長夜
中行三惡趣無有窮盡世尊若復有人於此
無上大法寳藏少略乃至或能受持一四句
偈者是人具足七種聖財而不貧匱何況有
能於此廣大集會正法少略一品信奉受持
或復二三四五若十二十逮七十品乃至終

畢能受持者是人所獲功德不可稱計何以
故今此法門不離菩提心故爲諸衆生起大
悲心所逼切故是故若人能起淨心受持讀
誦爲他說者應知彼人得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記當坐道場降伏諸魔於大乗中得
大神通爾時世尊讃諸天子言善哉善哉諸
天子衆汝等善說當知善能於此正法受持
讀誦而生勝解如理修行者是人建立一切
語言勝妙功德是人得至一切智頂復知是
人廣爲一切世間作智慧光普徧照曜詣菩

提場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何
以故由能乗御此大乗故爾時世尊重說頌

建立此最勝  廣大諸佛乗  如虚空光明

越諸世間故  出離三有已  徃詣菩提場
無彼有著心  已離諸繫著  俱胝劫積集

廣大清淨說  布施調止門  令內心深固
由戒止諸罪  身心得清淨  離諸怖畏心

徃詣菩提場  平等心及意  容受諸衆生
超勝於餘乗  謂諸下乗等  趣此大乗法

令衆生歡喜  高建大法幢  神足御如馬
聞精進相續  禪定爲牀坐  忍辱力隨得

大智慧灌頂  摧伏諸外衆  破諸魔軍已
詣淨菩提場  趣向大乗法  慈心爲甲冑

怨惡不能壞  行堅固大悲  趣向深法理
四禪四神足  乗四無量行  調御菩提心

不捨諸正道  十方無邊際  一切衆生界
悉於此大乗  乗御而修進  無苦亦無樂

非減亦非增  最上佛乗中  具如是神力
修行四念處  及彼四正斷  四神足亦然

五根五力等  如佛所讃說  具七覺支寳
遊行八正道  徃詣菩提場  寂止諸煩惱

圓具法光明  破一切暗塵  顯出於三有
神力普能召  帝釋梵王等  汝等各善御

此無比大乗  諸波羅蜜多  謂施戒及忍
精進禪定門  勝慧智神力  及彼方便行

所攝眞實願  縱百千魔軍  此悉能摧伏
毀戒諸衆生  勤造諸罪業  高勝諸菩薩

集多種功德  若所起諸心  菩提心廣大
能御大乗人  彼悉能觀察  所有世間典

種種義及行  乃至出世間  眞實諸善法
有學及無學  縁覺諸聖人  住於佛乗者

悉入彼彼門  若種種煩惱  及種種心行
諸苦惱衆生  輪轉有爲界  住於佛乗者

菩薩悉能觀  令彼等息苦  趣向畢竟乗
又諸懈怠人  劣弱無勢力  而不能運心

盡衆生苦際  由聞大乗已  彼心生恐怖
唯求自樂因  不作利他行  若明解大力

有大智菩薩  精進力具圓  衆生常利益
行大悲方便  內心性清淨  由乗最上乗

故彼心歡喜  普盡諸世間  無邊種種行
上中下等差  根性及意樂  乗此最上乗

具大智菩薩  剎那能徧知  諸衆生心行
身得妙相好  莊嚴諸身分  語出悅美音

一切聞皆喜  心意得清淨  具禪定神通
由乗最上乗  獲廣大功德  此最上佛乗

三界徧聞故  乃至一切佛  聖佛眼不斷
增長最上眼  謂法眼熾然  超越三界衆

即諸阿羅漢  此乗淨微妙  不墮穢土中
菩薩御此乗  剎那見諸佛  十方界徃已

無疲亦無減  觀此無比乗  有如是神變
御佛乗大士  徧行諸世間  超勝及比倫

求之俱不得  世間一勇猛  菩薩大威神
由乗最上乗  能怖魔軍衆  獲色力威勢

及得廣大富  或帝釋梵王  輪王護世等
乃至天及人  得是三界樂  由乗最上乗

妙樂悉圓具  菩薩心無高  而亦復無下
能施諸所愛  施已不求報  以歡喜慈心

亦施於頭目  由乗最上乗  廻向菩提故
菩薩持淨戒  或具於梵行  禁戒淨光明

煥耀踰日月  色相及富盛  悉無所希求
由乗最上乗  爲救度衆生  菩薩聞惡言

不忿亦不恚  正使碎其身  亦護諸群品
此身即易得  法王值極難  由乗最上乗

得此忍清淨  菩薩於無邊  百千劫已來
循環惡趣中  流轉生死界  發大精進力

爲救度衆生  由乗最上乗  精進力成就
菩薩得寂靜  柔輭勝妙樂  知定功德法

慈眼視衆生  是中無少分  味著禪定樂
唯思念希求  得見於諸佛  菩薩知諸法

因縁所生空  我法及衆生  彼皆無所得
諸見善清淨  勝慧調伏心  由乗最上乗

此妙慧清淨  所有四聖諦  四無量四定
及五種智通  四無礙解等  於四攝法中

法施爲最上  如是功德門  皆從佛乗出
所有十力等  無邊諸佛法  佛人中師子

說法若其吼  眉間及口中  無見頂放光
由乗最上乗  菩薩不難得  諸佛有三種

最勝大神通  調伏於世間  照明諸心意
諸佛所說法  其果利不虚  由乗最上乗

疾速皆獲得  佛語義相應  無染無過失
緊那羅梵音  輭美復悅意  普攝諸世間

衆生言音等  聞佛妙音聲  一切皆歡喜
菩薩非久獲  如是佛言音  等空佛剎中

一切皆表示  普徧悉能聞  法義相應語
衆生聞皆樂  煩惱悉蠲除  假使以神力

能至虚空邊  十方海水中  亦能知其量
無邊衆生行  剎那心尚知  唯佛最上乗

功德說無盡

爾時世尊復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海意是
故當知若有菩薩欲於如是廣大正法密作
護持令法久住自心潔白已於他衆生及補
特伽羅所有一切上中下根能徧知者應當
受持如是句義所謂門句印句及金剛句得
受持已如義解了以慧相應最勝方便如理
伺察海意何者名爲門句所謂諸施設門表
示一切法分別義阿字門表示一切法無生
義波字門表示一切法勝義諦那字門表示

一切法了知名色義[]字門表示一切法調
伏寂靜義娑字門表示一切法出過諸著義

多字門表示一切法隨住眞如義迦字門表
示一切法了達業報義叉娑字門表示一切
法平等無差別義摩字門表示一切法大悲
義誐字門表示一切法最極甚深難徹源底
義惹字門表示一切法超越老死義馱字門
表示一切法法界無分別義設字門表示一
切法圓滿奢摩他義佉字門表示一切法虚
空煥明義叉字門表示一切法普盡無生義
倪野字門表示一切法智無著義他字門表
示一切法善解處非處義塞迦字門表示一

切法了知諸蘊義姹字門表示一切法畢竟
無邊際義身寂靜門表示一切法無貪染義
心寂靜門表示一切法調伏瞋癡義止息門
表示一切法歸趣無著義深固門表示一切
法出離三際義住實性門表示一切法住法
界義無取門表示一切法解脫相義無執著
門表示一切法離諍論義無雜染門表示一
切法清淨相義法自性門表示一切法本來
明淨義妙光明門表示一切法煥明義觀想
門表示一切法離散義無攝藏門表示一切

法不和合義菩提門表示一切法平等一味
義涅槃門表示一切法離諸煩惱義海意如
是等門句能受持者得自心潔白已於他衆
生及補特伽羅上中下根悉能了知

復次海意何名印句所謂一切法解脫印所
印法本無二二清淨故一切法二邊無邊印
所印斷常清淨故一切法盡離貪印所印盡
門盡際中無盡無邊際故一切法無高無下
印所印平等性實際清淨故一切法如虚空
印所印出過天眼道故一切法住虚空印所

印法界即虚空界故一切法無分別印所印
法界涉入故一切法法界印所印法無分別
相故一切法眞如印所印前後際如實故一
切法實際印所印本來清淨故一切法空印
所印有爲同等故一切法無相印所印遠離
差別諸所縁故一切法無願印所印離諸所
求故一切法無常印所印自性無性無相故
一切法苦印所印五蘊善積集相故一切法
無我印所印自性無我故一切法寂靜印所
印畢竟無動故一切法誠諦印所印普徧攝

入勝義諦故一切法無動印所印種子無住
故一切法不壞印所印畢竟決定故一切法
如如印所印前後際不斷故一切法三世平
等印所印於一切處同一味故一切法無生
印所印自性無所有故一切法無滅印所印
自性無生故一切法不相待印所印離增上
慢故一切法無戲論印所印一切尋伺無積
集故一切法明了無相印所印無諸色相所
表示故一切法無染印所印依止斷故一切
法無成辦印所印對治不可得故一切法非

業報印所印一切無造作故一切法無爲印
所印悉離生滅諸分位故一切法平等性印
所印諸法等虚空悉無差別故海意此等名
爲印句是諸印句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世尊菩提之印如是印句所有八萬四千法
蘊於中出生如是印句普攝諸佛及諸菩薩
最上智印速疾證得無生法忍海意如是等
印句所有不種善根諸衆生等而不得聞又
此法門善能降伏一切魔業海意所有無盡
緫持寳篋而能藏攝彼一切法是法皆從印

句中出又復八萬四千三摩地門及徧入八
萬四千衆生心行及千波羅蜜門悉從如是
印句中出而此印句亦復隨入彼彼法門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