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上一頁

四分律藏卷第六十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四分毗尼增一法之四
爾時佛告諸比丘若我所聽波陀舍阿[ ]
陀舍便闍那阿[ ]便闍那惡叉羅阿[ ]惡叉
羅應如是作如我所不聽波陀舍阿[ ]波陀

舍便闍那阿[ ]便闍那惡叉羅阿[ ]惡叉羅

應呵不應隨順應如是作如我所遮波陁舍
[ ]波陀舍便闍那阿[ ]便闍那惡叉羅阿

[ ]惡叉羅不應作如我所不遮波陀舍阿[ ]

 

波陀舍便闍那阿[ ]便闍那惡叉羅阿[ ]

叉羅應隨順不應呵爾時舍利弗與五百比
丘俱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
俱阿難那坻與五百優婆塞俱毗舍佉母與
五百優婆私俱如拘
[]彌揵度中說爾時佛

告諸比丘比丘至僧中先有五法應以慈心
應自卑下如拭塵巾應善知坐起若見上座
不應安坐若見下座不應起立彼至僧中不
爲雜說論世俗事若自說法若請人說法若
見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應作默然何以



故恐僧別異故比丘應先有此五法然後至
僧中舍利弗有此五法比丘在僧中不應語
復有五法在僧中應語此中有六法如上爲
自損減中說舉他罪有五法具持二百五十
戒多聞善於語言有憶念有智慧是爲五有
五法應舉他罪有慈悲心有欲利益令增長
令懴悔清淨有是五法應舉他罪欲舉他罪
者應有五法如上遮揵度中說有五非法舉
非時不以時不實不以實損減無利益麤獷
不柔和瞋恚不以慈心是爲五有五如法舉


反上句是不善善非毗尼是毗尼世間出世間作
損減利益亦如是說有五句語無第三句時
與非時此句無第三實與不實此句無第三

損減有利益此句無第三麤獷柔和此句無
第三瞋恚慈心此句無第三是爲五句無第
三說五語捨戒捨佛捨法捨僧捨和尚捨同
和尚如是五五爲句乃至非沙門釋子如來
出世見有過失故以五利義爲諸比丘制戒
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令不信者信
信者增長是爲五乃至正法久住亦如是如

 

 

來出世見諸比丘有過失故以五利義爲諸
比丘制呵責羯磨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
安樂令不信者信信者增長是爲五乃至正
法久住五五爲句亦如是乃至七滅諍亦如
是有六非法遮說戒遮無根破戒作不作破
見破威儀亦如是是爲六有六如法不遮說
反上句是有六法應差教授比丘尼具持二百
五十戒多聞廣誦二部戒毗尼善能語言辯

說義句了了不爲佛故出家而犯重罪若二
十臘若過二十有是六法應差教授比丘尼

 

比丘爲比丘作疑有六法若以所生年若以
臘數若以受大戒若以羯磨若犯若以法是
爲六有六犯所起處或有犯由身起非心口
或有犯起於口不以身心或有犯從身口起
不以心或有犯從身心起非口或有犯起口
心非身或有犯從身口心起是爲六闘諍有
六根本如中阿含說有六處盜犯波羅夷若
自取若指授若遣使若重物以盜心移離本
處是爲六復有六非己有想不暫取想非親
厚想若重物以盜心移離本處是爲六有七


 

非法遮說戒遮無根波羅夷乃至無根惡說
是爲七有七犯聚波羅夷乃至惡說是爲七
有七種精青色乃至酪漿色是爲七有七滅
諍如上戒文中說有七法名爲持律知犯知
不犯知輕知重知有餘知無餘廣誦二部戒
毗尼是爲七復有七六句同前第七句以廣誦毗尼爲一句是爲七
復有七六句同前第七句以住毗尼不移不動爲一句是爲七復有七

六句同前第七句以善能滅諍事爲一句是爲七復有七六句同前第七句以

自識宿命種種所使爲一句是爲七復有七六句同前第七句以天眼見衆生死

此生彼爲一句是爲七復有七六句同前第七句以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

 

脫現世得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終不還此爲一句是爲七有七不

恭敬不敬佛法僧戒定父母善法是爲七有
七恭敬反上句是有七語捨戒捨佛法僧捨和尚
捨同和尚捨阿闍梨捨同阿闍梨是爲七乃
至非沙門釋子亦如是以七義故如來出世
爲諸比丘制戒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安
樂令不信者信信者增長難調令調慙愧者
得安樂是爲七如是七七爲句乃至正法久
住亦如是以七義故如來出世爲諸比丘制
呵責羯磨從攝取於僧七七爲句乃至正法


 

久住亦如是乃至七滅諍亦如是如呵責羯
磨爲句有八非法遮說戒遮無根破戒作不
作破見作不作破威儀作不作破正命作不
作是爲八有八如法遮說戒反上句是有八法應

差教授比丘尼具持二百五十戒多聞誦二
部戒毗尼善能言語辯義句字了了大姓出
家剎利婆羅門居士若形貌端正不爲佛故
出家而犯重罪若二十臘若過二十臘是爲
八有八不可過法如比丘尼揵度中說白衣
有八法應與作覆鉢罵謗比丘作損減無利

 

益作無住處闘亂比丘在比丘前毀佛法僧
是爲八比丘有八法令白衣不信罵謗白衣
作損減無利益作無住處闘亂白衣在白衣
前毀佛法僧是爲八比丘有是八法應與作

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上說有八法應差作
使伴能問能說自解令他解能受能持無失
知好惡說義趣是爲八爾時世尊在瞻婆城
伽伽池邊白月十五日說戒時於露地坐與
衆僧俱前後圍遶時有比丘舉彼比丘見聞
疑罪當舉罪時彼比丘乃作餘語答便起瞋

 

 

恚佛告諸比丘應審定問彼人彼人於佛法
中無所住無所增長譬如農夫田苗稊稗參
生苗葉相類不別而爲妨害乃至莠實方知
非穀之異旣知非穀即耘除根本何以故恐
害善苗故比丘亦復如是有惡比丘行來坐

起攝持衣鉢如善比丘不別乃至不出罪時
旣出其罪方知比丘中稊稗之異旣知其異
應和合爲作滅擯除之何以故恐妨善比丘
故譬如農夫治穀當風簁揚好穀留聚其下
[ ]隨風除之何以故恐汙好穀故如是惡

 

比丘行來入出如善比丘不別乃至不出罪
時旣出其罪方知比丘中粃
[ ]穢惡旣知已

應和合爲作滅擯除之譬如有人須木作井
欄從城中出手捉利斧徃彼林中遍扣諸樹
若是實中者其聲眞實若是空中者其聲虚
[ ]而彼空樹根莖枝葉如眞實者不異至

於扣時方知內空旣知內空即便斬伐截落
枝葉先去麤朴然後斵剗細治內外俱淨以
作井欄如是惡比丘行來出入攝持衣鉢威
儀如善比丘不異乃至不出罪時旣出其罪

 

 

方知沙門中垢穢稊稗空樹若知已即應和
合作滅擯何以故恐妨害善比丘故而說偈

同住知性行  嫉妬喜瞋恚  人中說善語

屏處造非法  方便作妄語  明者能覺知
稊稗應除棄  及以空中樹  自說是沙門

虚空應滅擯  已作滅擯竟  行惡非法者
清淨者共住  當知是光顯  和合共滅擯

和合盡苦際
佛說如是諸比丘聞歡喜信樂受持爾時佛

 

告諸比丘我今爲汝等說八種惡馬及八種
惡人汝曹諦聽何等八或有惡馬授勒與鞭
欲令其去而更觝躓不去或有惡馬授勒與
鞭欲令其去而反倚傍兩轅而不前進或有
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顚蹷倒地旣傷
其膝又折轅
[]或有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

去而更却行不進或有惡馬授勒與鞭欲令
其去而更趣非道破輪折軸或有惡馬授勒
與鞭欲令其去不畏御者亦不畏鞭方便咋
銜奔突不可禁制或有惡馬授勒與鞭欲令

 

 

其去而雙脚人立吐沫或有惡馬授勒與鞭
欲令其去或蹲或卧是爲八何等八種惡人
或有比丘舉彼見聞疑罪而彼比丘便言我
不憶我不憶猶如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
而更觝躓不去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有比
丘舉彼見聞疑罪而彼比丘不言犯不言不
犯默然而住猶如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
倚傍兩轅而不前進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
有比丘舉彼見聞疑罪彼作是言長老亦自
犯是罪云何能除他罪猶如惡馬授勒與鞭

 

欲令其去而更顚蹷倒地旣傷其膝又折轅

[]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有比丘舉彼見聞
疑罪彼比丘作是言長老自癡猶須人教而
欲教我猶如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更
却行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有比丘舉彼見
聞疑罪而彼便說餘事答反生瞋恚猶如惡
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趣非道折軸破輪
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有比丘舉彼見聞疑
罪而彼比丘不畏衆僧亦不畏犯而不受舉
罪者語便捉坐具置肩而去不可呵制猶如

 

 

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不畏御者亦不
畏鞭齧銜奔突不可禁制我說此人亦復如

是或有比丘舉彼見聞疑罪而彼比丘左抄
欝多羅僧在僧中舉手大語乃令汝等教授
我耶猶如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更雙
脚人立吐沫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或有比丘
舉彼見聞疑罪彼比丘言長老亦不與我衣
鉢卧具醫藥何故教我彼即捨戒取於下道
至諸比丘所作是言大德我已休道於意快
耶猶如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更蹲卧

 

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是爲八種惡人我已說
八種惡馬八種惡人世尊所應慈愍諸弟子
我已具說汝今當住在空處樹下修習禪定
莫爲放逸後致悔恨此是我教戒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歡喜信樂受持爾時世尊在拘薩
羅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人間遊行於中
道見有大聚火熾然見已即下道在一樹下
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見彼大聚火熾然
不若使有人捉彼火捫摸嗚之即燒其皮肉
筋骨消盡若復有人捉剎利女婆羅門女毗

 

 

舍女首陀羅女捫摸嗚之如是二事何者爲
善諸比丘白佛大德若捉彼剎利等女捫摸
嗚之此事爲善何以故若捉火即燒爛皮肉
筋骨消盡得大苦痛不可堪耐佛告諸比丘
我今告汝寧捉此火捫摸嗚之燒其皮肉筋

骨消盡此事爲善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
道若非沙門自言是沙門非淨行自言是淨
行破戒行惡都無持戒威儀邪見覆處作罪
內空腐爛外現完淨食人信施以不消信施
故墮三惡道長夜受苦是故應當持淨戒食

 

人信施飲食衣服卧具醫藥一切所須能令
施主得大果報所爲出家作沙門亦得成就
汝等比丘寧以熱戟刺脚當受信樂善男子
善女人接足作禮耶如是二事何者爲善諸
比丘白佛言寧受信樂善男子善女人接足
作禮何以故熱戟刺脚受大苦痛故佛告諸
比丘我今告汝寧以熱戟刺脚何以故不以
此因墮三惡道若非沙門自言是沙門非淨
行自言是淨行破戒行惡都無持戒威儀邪
見覆處作罪內空腐爛外現完淨食人信施


 

以不消信施故墮三惡道長夜受苦是故當
持淨戒食人信施乃至一切所須如上說令
施者得大果報而爲出家作沙門亦得成就
汝等比丘寧以熱斧自斬其身首當受信樂
善男子善女人手捫摸身耶如是二事何者
爲善諸比丘白佛言大德寧受信樂善男子
善女人手捫摸身何以故熱斧斬身首受大
苦痛故我今告汝寧以熱斧自斬其身首此
事爲善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道餘如上
句說比丘汝等寧以熱鐵爲衣燒爛身盡當

 

受著信樂善男子善女人種種好衣如是二
事何者爲善諸比丘白佛言大德寧受彼種
種好衣何以故熱鐵衣燒身受大苦痛故佛
告諸比丘我今語汝寧以熱鐵爲衣燒身何

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道餘如上句說比丘
汝等寧吞熱鐵鈎燒爛五藏從下而出當受
信樂善男子善女人飲食供養耶如是二事
何者爲善諸比丘言寧受彼飲食供養何以
故吞熱鐵鈎受大苦痛故佛告諸比丘我今
告汝寧吞熱鐵鈎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

 

 

道餘如上句說受種種粥亦如是汝等比丘
寧在熱鐵牀上坐自燒身燋爛當受信樂善
男子善女人種種好牀卧具在上耶如是二
事何者爲善諸比丘白佛言寧受彼種種好
牀卧具何以故熱鐵牀上自燒身燋爛受大
苦痛故佛告諸比丘我今語汝寧受熱鐵牀
上坐卧燒身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道餘
如上句說汝等比丘寧在熱鐵屋中住燒身

當受信樂善男子善女人房舍在中止宿耶
如是二事何者爲善諸比丘白佛寧受彼房

 

舍止宿何以故在彼熱鐵房中受大苦痛故
我今告汝寧在彼熱鐵房中燒身爛盡何以
故不以此因縁墮三惡道餘如上句說爾時
世尊說此語時六十比丘沸血從面孔出六
十比丘捨戒休道六十比丘得無漏心解脫
有衆多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白衣家有
九法未作檀越不應作若至其家不應坐何
等九見比丘不喜起立不喜作禮不喜請比
丘坐不喜比丘坐設有所說而不信受若有
衣服飲食所須之具輕慢比丘而不與若多

 

 

有而少與若有精細而與麤惡或不恭敬與
是爲九法不應徃白衣家復有九法未作檀
越應爲檀越已作應徃坐反上句是有九不如法

遮說戒遮無根破戒作遮不作遮作不作破
見破威儀亦如是是爲九有九如法遮說戒

反上句是有九語捨戒捨佛捨法捨僧捨和尚捨
同和尚捨阿闍梨捨同阿闍梨捨諸梵行捨
戒是爲九如是九九爲句乃至非沙門釋種
子亦如是如來出世見有過失故以九義爲
諸比丘制戒攝取於僧乃至斷未來有漏是

 

爲九如來出世見有過失故以九利義爲諸
比丘制呵責羯磨從攝取於僧乃至斷未來
有漏是爲九乃至九滅諍亦如是有十種衣
拘奢衣劫貝衣欽跋羅衣芻摩衣叉摩衣舍

[ ]衣麻衣翅夷羅衣拘遮羅衣差羅波尼衣

是十種衣應染作袈裟色衣持有十種糞掃
衣牛嚼衣鼠齧衣燒衣月水衣初產衣神廟
衣塚間衣願衣立王衣徃還衣是爲十有十
非法遮說戒非波羅夷不入波羅夷說中非

捨戒不入捨戒說中隨如法僧要如法僧要

 

 

不呵不隨如法僧要呵說中不見不聞不疑
破戒不見不聞不疑破見不見不聞不疑破
威儀是爲十有十如法遮說戒反上句是復有十

非法遮說戒不犯邊罪不入邊罪說中不犯
比丘尼不入犯比丘尼說中不賊心受戒不
入賊心受戒說中不破二道不入破二道說
中非黃門不入黃門說中是爲十有十如法
遮說戒反上句是有十法應差教授比丘尼具持
二百五十戒多聞廣誦二部戒毗尼善巧語
言辯說了了大姓出家剎利婆羅門居士形

 

貌端正比丘尼恭敬堪任爲比丘尼說法令
得歡喜不爲佛故出家著袈裟而犯重罪若
二十臘若過二十臘是爲十爾時佛告優波
離汝等莫數舉他比丘罪何以故若身威儀
不清淨舉他比丘罪即生彼語言長老先自
淨身威儀優波離若比丘身威儀清淨不生
他語若言不清淨命不清淨不多聞不廣誦
二部毗尼亦如是如上五法中說

復次優波離舉他比丘復應修習五法以時
不以非時以實不以不實利益不以損減柔

 

 

輭不以麤獷慈心不以瞋恚優波離舉他比
丘有此十法然後應舉有十非法受籌不解
事受籌不與共如法者受籌欲令非法者多
受籌知有多非法者而受籌欲令僧破受籌
知僧欲破受籌以小罪受籌不如所見受籌
非法受籌別衆受籌是爲十有十如法受籌

反上句是如來出世見有過失故以十義爲諸比
丘制戒從攝取於僧乃至正法久住是爲十
有十種人不應禮自言犯邊罪犯比丘尼賊
心受戒破二道黃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

 

僧惡心出佛身血是爲十比丘有十種威儀
不應禮大行時小行時若躶身若剃髮若說
法若嚼楊枝若洗口若飲若食若噉果是爲
十飲酒有十過失令人色惡少力眼不明喜
現瞋失財增病起闘諍有惡名流布無智慧
死墮地獄是爲十出家人入王宮至婇女間
有十過失若王與夫人和合時比丘入宮至

婇女間夫人見比丘笑比丘見夫人亦笑王
作是意言比丘若已作是事若當作此事是
出家人入王宮婇女間初過失復次若王醉

 

 

時與夫人和合不憶後夫人有娠王作是意
言比丘來入宮是比丘所爲是爲第二過失
復次王太子欲反殺王王作是意比丘來入
我宮內是其所教是第三過失復次王在內
祕密之言以聞於外王作是念比丘來入我
宮內是其所傳是第四過失復次王失寳若
似寳王作是意比丘來入我宮內是其取去
是第五過失復次王或以賊人在高位處外
不喜者作是言比丘入宮是其所作是爲第
六過失復次王或以高位者處在下職外不

 

喜者作是言比丘入宮是其所作是第七過
失復次無事因縁非時王集四部兵其不喜
者作是言比丘入宮是其所作是爲第八過
失復次王或集兵中路而還其不喜者作是
言比丘入宮是其所作是爲第九過失復次
若王在宮婇女間出好象馬端正女人見則
心生愛著非比丘法是爲第十過失有十法
不應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增戒增心增慧
學增威儀增淨行增波羅提木叉學不能教
捨惡見令住善見弟子不樂住處不能移至

 

 

樂處若有疑悔生不能如法如毗尼開解決
斷若不滿十臘是爲十有十法應授人大戒

反上句是有十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二百五
十戒不多聞不能教弟子阿毗曇毗尼不能

教捨惡見住善見不知波羅提木叉不知波
羅提木叉說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若不
滿十臘是爲十有十法應授人大戒反上句是

十法不應差別處斷事不具持二百五十戒
不多聞不廣誦二部戒不善巧語言令人開
解不能問答教呵如法滅擯令得歡喜設有

 

諍起不善能滅不知波羅提木叉不知波羅
提木叉說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是爲十
有十法應差別處斷事反上句是有十法不應差

別處斷事六句如上不解斷了闘諍事不知
諍起不知諍滅不知趣滅諍道是爲十有十
法應差別處斷事反上句是有十法不應差別處

斷事六句如上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是爲十
有十法應差別處斷事反上句是時阿難從座起

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大德以何
因縁令僧未有諍事而生諍事以有諍事而

 

 

不除滅佛告阿難舉他比丘不犯言犯犯言
不犯輕言重重言輕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
毗尼說毗尼是毗尼說非毗尼非制而制是
制而斷以此因縁令僧未生諍事而生諍事
已有諍事而不除滅阿難復問佛言大德以
何因縁令僧未有諍事而不生諍已有諍事
而得除滅佛答阿難反上句是佛告阿難有十種

諍根應當知之善作方便令得除滅何等十

反上句是時優波離從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白佛言大德說言破僧者齊幾名爲破

 

僧誰破和合僧佛答十事如上句以此十事
求索伴黨若教他求別部說戒布薩羯磨齊
是爲破僧名爲破和合僧優波離問和合僧

反上句是有十一語捨戒捨佛捨法捨僧捨和尚
捨同和尚捨阿闍梨捨同阿闍梨捨淨行比
丘捨波羅提木叉捨毗尼捨學事是爲十一
如是十一爲句乃至非沙門釋子亦如是

爾時世尊在不尸城林中告諸比丘言若比
丘所在之處莫闘諍共相罵詈口出刀劔互
求長短憶之不樂況能徃彼汝等決定應知

 

 

三法疾滅應知三法增長何等三念出離念
無瞋恚念無嫉妬此三事疾斷滅何等三法
遂增長貪欲念瞋恚念嫉妬念此三法增長
是故所在之處若闘諍共相罵詈口出刀劔
互求長短憶之不樂況能徃彼是故汝等決
定應知三法損減三法增長若比丘所在之
處不共闘諍反上句是其有闘諍二俱不忍心懷

垢穢互相[]害增長瞋恚不善調伏不相受

教亦失恭敬當知此諍轉增堅固不得如法
如律如佛所教而滅若比丘闘諍彼此俱忍

 

心不懷垢穢不相[]害不增長瞋恚而善調

伏更相受教不失恭敬當知此諍而不堅固
得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滅若比丘共諍二
俱不忍心懷垢穢互相增害增長瞋恚而不

善調伏不相受教亦失恭敬若諍事起時不
以七滅諍一一法而滅諍事者當知此諍轉
復增長堅固不得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滅
若諍如法得滅者反上句是若比丘闘諍不與上

中下座平誼其事則不入脩妬路毗尼法律
不與相應若諍事起時不以七滅諍法一一

 

 

滅者當知此諍而致增長堅固不得如法如
律如佛所教而滅若諍事如法得滅反上句是

不與持法持律持摩夷者共平誼諍事諍事
增長亦如上句說

若諍事如法滅亦如上句是爾時世尊告優波離
汝等莫數舉他比丘罪何以故若舉他罪身
不清淨口不清淨即生他語長老先自淨身
口威儀優波離若比丘身口清淨不生他語
復次優波離舉他比丘命不清淨寡聞不誦
修多羅若舉他罪即生他語長老先自清淨

 

其命誦修多羅若優波離舉他比丘命清淨
多聞誦修多羅不生他語復次優波離舉他

比丘不多聞不知毗尼言不辯了喻若白羊
若舉他罪則生他語長老先學毗尼學語若
優波離舉他比丘多聞誦毗尼語言了了則
不生他語是故優波離比丘應作是知若此
比丘有愛恭敬於我者則應舉罪無愛有恭
敬應舉無恭敬有愛應舉若無愛無敬能令
捨惡就善應舉若無愛無敬亦不能令捨惡
行善而彼有所重比丘尊敬信樂者能令捨


 

惡行善應舉若無愛無敬不能令捨惡行善
復無有所重比丘尊敬信樂者不能令捨惡
行善優波離僧即應都捨置驅棄語言長老
隨汝所去處彼當爲汝作舉作憶念作自言
遮阿
[ ]婆陀遮說戒遮自恣譬如調馬師惡

馬難調即合韁杙驅棄此比丘亦復如是如
是人不應先從其求聽此即是聽佛說如是
優波離聞歡喜信樂受持優波離問佛言大
德爲比丘起事以幾法佛答言爲比丘起事
以三事破戒破見破威儀優波離復問以此

 

三事起事復以幾法爲作舉佛言以三事舉
見聞疑優波離復問以三事起事以三法作
舉應內有幾法然後舉佛言內有五法應作
如上說以時不以非時如是五法爾時世尊在跋闍國池
水邊告諸比丘汝等謂我爲衣服飲食疾病
醫藥牀卧具而說法耶諸比丘白佛言大德
我等不敢生如是意謂世尊爲衣服乃至卧
具故而說法佛言若不以是爲作何心諸比
丘答言我等作如是意世尊慈念衆生故而
爲說法佛言汝等若實有如是心者我所覺

 

 

悟證知之法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四禪五
根五力七覺意八聖道應歡喜和合修學若
歡喜和合修學有餘比丘犯戒不應疾疾舉
應自觀察不令自惱亦不令害人彼犯罪者
若不喜瞋恚不結怨嫌不難覺悟自能除罪
能捨不善住於善法若如是復應量宜若自
惱已然不害彼人彼有罪者不喜瞋恚難悟
疾能除罪能捨不善住於善法彼比丘應作
是念我得少惱於彼無害有愛利益能令捨
不善住善法則應舉罪比丘作是念我舉他

 

罪當得自惱不害彼彼有罪者喜瞋恚易得
解悟能疾捨罪餘如上說比丘復作是念若
舉他罪於我得惱害彼有罪者喜瞋恚難可
解悟不疾捨罪若我舉罪爲作憶念當以餘
外語答我而生瞋恚如是人便應捨置不須
復舉如是比丘和合歡喜於阿毗曇中種種
諍語應語言諸長老所說文義相應不應共
諍有餘比丘人所信用其言者應語言長老
所說文義相應不應共諍復更有餘比丘人
所信用言者亦應語如是語復作是言長
[][]

 

 

所說文異義同此是小事耳莫共闘諍若有
多人所信信用其言者應語如是言復更有

多人信用言者亦應語如是言復作是言長
老所說文同義異亦如是復作如是語長老
所說文義俱異莫共闘諍有多人信用言者
應語如是言復更有信用言者亦應語如是
言若作如是和合衆僧有諍事起應和合共
集共集已應作如是觀察若共闘諍於沙門
法作留難不汝謂云何餘比丘見正理者應
作是言闘諍法於沙門法即是留難復問言

 

若有見者是可呵不彼言我意謂於沙門法
作留難即是可呵復問言若於沙門法作留
難是可呵法能進善根得沙門果不有見正
理比丘言我意謂可呵不能進善根不能得
沙門果若作如是諍事滅者應語彼比丘言
汝爲我等滅此諍事彼比丘應答言我不知
他心但於佛所有信樂世尊以時爲我說法
最上勝妙開示善惡如我從世尊所聞如是
法今爲汝說若彼比丘聞已便捨諍事比丘
作如是說時不自高己亦不下人如是餘比

 

 

丘無有能呵者佛說如是諸比丘聞歡喜信
樂受持有十三種人未受大戒不應受若受
應作滅擯自言犯邊罪犯比丘尼賊心受戒

破二道黃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惡心
出佛身血非人畜生二根是爲十三種人未
受大戒不應受若受應滅擯爾時佛告優波
離汝等莫數舉他比丘罪何以故若比丘欲
舉他罪身不清淨則生他語長老先自淨身
若舉他比丘身清淨不生他語如是口不清
淨命不清淨不多聞不誦毗尼不觀修多羅

 

言不辯了喻若白羊於善比丘身業無慈亦
如是復次優波離若比丘欲出他罪不令有
罪有犯便舉不犯不舉取彼比丘自言與作
自言善能言說辯了有利益復次優波離舉
他比丘復應有五法以時不以非時如是五法如上

優波離若比丘有此十七法應舉他罪有
二十二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法不知非法
乃至不知說不說不知可懴罪不知不可懴
罪不知懴悔不知懴悔清淨有是二十二法
不應授人大戒有二十二法應授人大戒反上

 

 

句是爾時佛告諸比丘以二十二種行知平斷
事人具持二百五十戒多聞善解阿毗曇毗
尼不與人諍亦不堅住此事應呵者呵然後
住應教者教然後住應滅擯滅擯然後住不
愛不恚不怖不癡不受此部飲食亦不受彼
部飲食不受此部衣鉢坐具針筒亦不受彼
部衣鉢坐具針筒不供給此部亦不供給彼
部不共此部入村亦不共彼部入村不與作

期要亦不至彼後來後坐有此二十二種知
是平斷事人佛說如是諸比丘聞歡喜信樂

 

受持
四分律藏卷第六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