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上一頁 | 下一頁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七夜摩天之二十三
爾時夜摩天王告天衆曰汝今何故不於園
林華池無量衆寳莊嚴山峯歌舞戲笑天王
如是觀諸天衆爲生猒離不猒離耶時諸天
衆聞夜摩天王說此語已白天王言當於何
處園林七寳山峯之中而有樂處我見無量
生死衰惱無量差別不可堪忍我自目見一
切諸欲皆悉無常後皆致苦此欲無常不住

不久敗壞無堅無樂爾時夜摩天王聞天衆
說而告之曰汝今當知一切欲樂後皆致苦
時諸天衆白天王言我今已解欲爲大苦時
夜摩天王告諸天衆我能宣說一切生死無
量諸苦今當爲汝略說少分令億千劫不復
放逸常行人天二種善道若斷放逸是爲智
慧若放逸縁來即應遠離若不爲放逸之所
使役則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復告天衆今當
爲汝說三惡道二種善道二善道者天之與
人三惡道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五道

大勢力苦我能宣說不可廣說今當略說以
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天人
之中善道所攝一者中隂苦二者住胎苦三
者出胎苦四者希求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
者愛別離苦七者寒熱等苦八者病苦九者
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
識苦十二者妻子親里衰惱苦十三者饑渴
苦十四者爲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
死苦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
終及餘衆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爲中

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皆盡一切敗壞初
生中隂識如香氣有何等苦業風所吹非肉
眼見天眼所見而無所礙若生人中生種姓
家有下中上以布施持戒智慧果報而欲生
者此識香氣中隂亦得如是之食若欲生於
貧窮種姓所食麤澁色香味觸皆悉麤惡身
量減劣少布施故不得勝報是名人中生初
中隂苦復次第二苦若生胎中以業煩惱因
縁故住生貧窮家母食麤澁苦酢之食膜衣
筩中薄少食味入其臍中令胎中子身羸惡

色氣力劣弱母疲極故子於胎中則受大苦
轉向兩脇走避苦惱母食冷熱則受痛苦無
力無救不能呌喚没屎尿中受無量苦是爲
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況地獄餓鬼畜生復
次第三苦從胎出生胎藏逼迫猶如壓油嬰
兒出胎欲墮逼迫亦復如是是爲大苦復次
以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摶亦如芭蕉又
如熟果母人瞻產以手捉之其手堅澁皴裂

[]猒惡顣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
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

母人觸之得大苦惱若得新衣麤澁厚重或
得故衣補納破裂孔穴穿露狹小單薄止於
草蓐寒時大冷受大寒苦熱則大熱猶如火
燒以本布施不清淨故受斯苦惱從胎而出
受大苦惱復以不淨布施因縁令母少乳所
食苦澁母食劣故其乳則少或母食麤惡故
令乳少羸瘦惡色唯筋皮骨以爲其身饑渴
病故身體無力若無所食噉從他乞求人所
輕賤少得飲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繼
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惱以本所行不善施故

乃至命盡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惱復
次第四苦惱以希望食而得苦惱饑餓所惱
或作盜賊作諸惡業作無利益或作勇健因
致失命或次死苦諸苦之重所謂饑渴爾時

夜摩天王牟脩樓陀爲諸天衆以偈頌曰
生死大苦惱  無與饑渴等  衆生以饑苦

作諸不善業  從自身起火  故名饑渴苦
饑渴燒三處  如劫火燒林  世間大炎火

不能至後世  饑渴火難斷  至於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於嶮惡道  皆爲飲食故

智者如是說  饑渴有大力  過於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縁轉  若於人世間

有種種財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脩樓陀爲諸天說復次天
衆於人世間有第五苦謂怨憎會有六種苦
何等爲六謂眼見怨等心不愛樂心不憐愍
見其身色心意惱亂於心心數而起怖畏生
不利益心心數中而生苦惱一切惡中初第
一惡所謂見怨家色及惡知識復次第二怨
憎會苦若聞其聲不得利益不愛不順心生

惱亂是爲怨憎會苦第一惡聲謂所聞攝不
正法聲憎惡聲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
畜生若聞不愛不利益聲聞已生於惡心惱
亂不愛不樂心不憐愍是爲人中怨憎不愛
合會之苦復次第三怨憎不愛會苦謂鼻聞
香不愛不樂心不隨順聞之心惱或生染苦
是爲大惡不愛合會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
愛合會若人愚癡無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
貪著輕慢不敬若人以香供養法僧其人便
以欲心齅之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如是惡人以身因縁以貪身故身心不淨身
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爲人中不愛怨
憎合會之苦復次第四不愛會苦所謂世間
愚癡惡人因於味故而作惡業以惡業故身
壞命終墮於地獄若非沙門現沙門像內懷
腐爛猶如蠡聲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實非沙
門著沙門服常貪美食爲味所縛以是因縁
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復有懈怠比丘捨離禪
味爲美食故處處遊行心常樂食以懈怠故
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爲人中以著

味故不愛合會而生苦惱復次諸天子人中
第五不愛會苦所謂身觸以此縛心不善思
惟不順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惡人惡境所縛
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爲人中不愛
合會而生苦惱復次天衆人中第六不愛合
會而生苦惱所謂有人心意躁動不能止住
心意不正多有散亂常思惡業不樂善法樂
不善法無利益事以是因縁身壞命終墮於
惡道生地獄中諸天子是爲人中不愛合會
而生苦惱及餘種種無量諸苦人中具受復

有三種怨憎會苦謂近怨家怨害其命如眼
中刺常不隨順是爲第一怨憎會苦復次第
二怨憎會苦與惡知識共同事業是名第二
怨憎會苦復次第三怨憎會苦內懷瞋恚得
便傷害是名第三不愛怨憎會苦諸天子是
爲人中無量種苦時夜摩天王牟脩樓陀復
爲天衆得猒離故說於第六人中大苦所謂
愛別離苦二世利益是名爲愛善友別離是
爲大苦若離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里及餘
所愛有恩之人別離大苦如墮刀火燒其身

心受大苦惱是爲愛別離苦夜摩天王爲利
天衆演說此法時夜摩天王復爲天衆說於
第七人中大苦所謂寒熱二苦諸天子云何
人中寒熱二苦以於人中飲食不調應冷而
熱應熱而冷久坐則苦久立亦苦多飲亦苦

不睡亦苦若於昏夜右脇而卧久眠亦苦左
脇亦爾初樂後苦於人世間以貪樂故爲樂
所誑而修善業以樂誑故入於地獄諸天子

人中之樂如苦無異如是夜摩天王牟脩樓
陀爲利益諸天衆說如是法汝等天衆勿生

此意謂人中樂應生猒離爲離生死說法利
益除天放逸故復次夜摩天王爲夜摩天衆
復說第八人中大苦所謂病苦無量差別無
量病起所謂熱病下利上氣嗽逆四百四病
害諸衆生復有病苦害諸衆生憂悲愁惱等
病人中大苦時夜摩天王牟脩樓陀爲利益
天衆復說第九苦令離生死示於人中生死
大苦所謂人中爲他所使是爲大苦同道同
生同根同歲同力以業劣故爲他所使若晝
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是名人中使役之

苦復次爲他使苦若人第一種姓精勤色力
讀誦智慧具足無乏以貧窮故爲下賤人之
所使役時夜摩天王牟脩樓陀爲夜摩天衆
得利益故復爲說法以當下劣無布施業人
所輕毀晝夜辛苦爲人所使無施因縁常受
苦惱手足破裂貧窮無食衣服垢壞饑渴所
惱寒熱辛苦如是無量苦惱不可堪忍晝夜
使役不斷不絶人中復有種姓色貌勢力下
劣而多財富復有種姓色力智慧一切皆勝
而常貧窮以貧窮故親近賤人爲業所誑爲

心誑故受大劇苦諸天子是爲人中使役之
苦復次爲他使苦若貧窮人順法而行以貧
窮故親近惡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惡
業雖不喜樂爲他所使而造惡業身壞命終
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爲他使故二世受苦復
次天衆人世界中第十受大苦惱所謂第一
追求大苦無量苦惱爲求財故入於大海入
敵闘戰經營造作言辭辯說親近下賤耕田
種植商賈販賣畜養畜生遊方行使爲他所
使昇大山巖處處遊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

一切追求皆爲財物嚴飾衣服或貧窮人或
愛著人如是追求愛網所縛乃至命盡或作
惡業或作妄語誑惑他人輕秤小斗欺誑於
人酤酒販賣糶賣胡麻及以賣毒作如是等
惡律儀行治生販賣或破國土城邑聚落軍
營人衆及餘種種衆惡之業以妻子飲食敷
具財物故追求之苦無量百千乃至千歲說
不可盡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如是夜
摩天王爲利益天衆猒離有故說究竟法諸
天子勿於人中起希望心當生猒離若貪諸

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縁說於人中一切衰惱
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業以是因縁或
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旣生惡道受種
種苦如是夜摩天王復說十一人中大苦告
諸天衆人中大苦所謂近惡知識皆無利益
一切苦因近惡知識無惡不得造身口意一
切惡業以是因縁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
獄中受無量苦於未來世或墮餓鬼畜生之
中受無量苦觀於人中地獄餓鬼畜生過已
遮於天衆希望人有說一涅槃寂滅之處復

次夜摩天王爲欲利益夜摩天衆說人中苦
所謂人中第十二妻子親里衰惱大苦所謂
妻子親里殺縛鞭打饑渴貧窮種種苦惱所
愛之人受苦惱故亦得苦惱是名衰惱於人
道中以妻子親里眷屬因縁而得苦惱以是
勿樂生於人中一切有生必歸於死隨有死
處皆是苦惱於生死中最大苦者謂生老死
人中具有諸天子旣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
堪忍勿生欣樂以如是等無量善寂滅無上
道義示諸天衆於人道中無利益事種種有

網不可譬喻況三惡道無量百千億不可譬
喻大苦充滿不比人中若天退時少放逸天
爲之說言汝當生於人善道中若人臨終親
里知識願其生天善道之中二種善道猶尚
如是況三惡道受大苦惱如是利益攝他常
不放逸夜摩天王說無量種無量差別無量
方便無量種法涅槃勝法說妻子苦已復爲
夜摩天衆說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謂饑渴苦
由饑渴故作無量惡其餘衆苦無如饑渴以
饑渴故入衆惡處大種姓人爲飲食故合掌

垂淚哀聲親近下賤小人說慈愛語如是一
切皆由饑渴畏饑渴故不顧其命入危嶮處
刀刄之間及惡象敵一切皆由饑渴苦故或
入大海經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惡魚堤彌

鯢魚洪波惡處自捨身命乗於[]舟而沉大
海如是一切皆由畏於饑渴之苦復有無量
種種差別不可具說如是諸苦爲口腹故若
人執縛從右門出打惡聲鼓嚴以死鬘尖標
在前怖畏愁惱將詣殺處命在須臾雖復大
苦未過饑渴是故應當以淨善心於福田中

以好財物而行布施時處具足於生死畏中
勤脩精進善心布施天中少饑一切生死皆
依飲食以除饑渴是故一切應行布施諸天
衆是名人中饑渴苦惱無量差別於天道中
苦微而軟天樂覆之福德多故飲食易得而
天不覺徧於欲界饑渴炎火之所覆蔽畏於
苦火諸天子如是觀於人中種種生老病死
之苦勿生欣樂如是夜摩天王牟脩樓陀見
夜摩天衆其心調伏多調柔軟旣觀察已復
爲天衆說人中苦勤脩利他自利則易牟脩

樓陀以不斷力爲利他故爲夜摩天衆數數
宣說無量種法說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謂他
輕賤苦不可堪忍種種差別於貧窮人輕毀
偏多有十種苦種姓親族兄弟富人之所輕
賤以貧窮苦依他而食綺語不實親族空語
無義之語依他住食衣服塵垢他人輕毀若
入城邑若節會日人見輕毀人道之中有如
是等無量輕毀大苦世間之人無薪之火住
在心中謂輕毀火親里知識兄弟火燒最爲
尤甚無福德故得此十苦徧燒其身大惡怖

畏以燒乾身氣如烟起諸天子應生知足勿
於人中而生欣樂人中少樂甚大苦惱衰惱
短壽輕毀垢汙唯於人中多有輕毀非四道
中於人道中輕毀最重得他輕毀一切身分
猶如中毒隨本所得供養之處後更輕毀若
人先常得好供養後得少利得少時供若善
男子如是輕毀過於死苦諸天子是爲人中
難忍大苦復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謂老苦
當爲汝說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
瘦減劣諸根皆熟破壞少壯拄杖而行無有

氣力輕毀住處背傴鼻戾髮白死使身意減
劣雖未命終猶如畜生諸天子是則名爲人
中老苦名色戲弄不久必死若見老苦而不
怖畏當知是人名爲無心猶如木石以無心
故雖復人身猶如畜生諸天子於人道中生

[]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旣知老苦勿於[]
人中起欣樂心復次第十六人中無量種受
生生則有苦何等苦也所謂死苦死已復生
身根入壞命根斷滅不復見於兄弟知識色
身滅已復行異處以自業果而爲資粮一切

衆生必歸終盡命盡棄身受中隂有是名爲
死一切有生皆歸於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
死無有是處諸天子勿於人中而生樂心爾

時夜摩天王牟脩樓陀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隂皆是苦  有生畢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隂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没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希望  於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希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衆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大苦甚暴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爲死王使  衆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爲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衆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衆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衆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饑渴自燒身  猶如猛火燄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爲他輕賤

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爲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拄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爲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爲大苦  不可得宣說  衆生莫能見

諸業不能遮  能壞諸衆生  是故名爲死
大力難堪忍  能令諸衆生  獨行大怖畏

是故名爲死  衆生畢竟有  時火不可避
能斷衆生命
  是故名爲死  死王所破壞

能斷人命根  盡於隂界入  是故名爲死
生必有別離  知識及兄弟  別已不復合

是故名爲死  及死未至時  應當脩善行
死惡無慈愍  未至應修善  是死甚卒暴

極惡無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爲天中眞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離法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實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實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道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常憶念  趣向於涅槃  爾乃得名天

非樂欲樂者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離有  非謂著欲樂  旣知此有過

於欲生猒離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眞實天

如是夜摩天王以無量種利益諸天令諸天
衆心得清涼斷除惡道爾時天衆白天王言

天主如天王說我等現見色力形貌十倍勝
者皆受衰惱而況我等夜摩天王聞此語已
而告之曰如汝所見此諸天衆少衰惱耳汝
等夜摩天衆當墮地獄餓鬼畜生百倍過此
以汝天衆行於非法放逸行故若諸天衆順
法而行遠離放逸則閉一切惡道之門常於
天人受種種樂當離憂悲老病死苦得常住
處永無如上所說諸苦以是因縁勿行放逸
如是欲樂比無漏智禪定之樂百千分中不
及其一爾時天衆聞天王說現見諸過復作

是言天王說法利益我等我今攝受令我不
受如是生死衰惱之苦爾時夜摩天王牟脩

樓陀以偈頌曰
若有自作業  非是他人受  若自善調伏

是則得常處  若有作異業  無及善業者
無量百千生  業常隨順行  廣作諸福德

修行於善法  則得最勝處  永離老病死
如是自善業  天衆應思惟  若修行善業

此是勝資粮
如是夜摩天王牟脩樓陀說是偈已告諸天

衆自今已去勿爲貪著色聲香味觸故而起
放逸遊戲園林時諸天衆聞此語已白天王
言願我未來見彌勒佛無上士調御丈夫天
人導師出興於世我生人中見彼世尊在初
會數得聞法已盡諸有漏復有天衆願求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願已歸佛法僧七
萬天子及餘天衆必生人中見彌勒佛得聞
法已諸漏永盡復有餘天先見佛塔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願復有餘天發縁覺心一
切皆願當來得果爾時夜摩天王作如是念

我已爲他作大利益令諸天衆離放逸行時
夜摩天王知諸天衆意善調伏各令還宮時
諸天衆恭敬圍繞夜摩天王捨池而去夜摩
天主牟脩樓陀爲諸天衆作利益已復詣餘
地爲餘天衆而作利益夜摩天常樂地第八
牟脩樓陀大化經具足竟復次比丘知業果
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夜摩天
處名增長法衆生何業生於此地彼見若人
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離邪婬微
細亦捨乃至見畫男女不生憶念如是之人

不觀不念不味不著不濁心念恐犯淨行亦
不思惟不念不善遮於心過爲他人說邪婬
業果以遮其心令其不喜不愛不樂此邪婬
果不應習近非寂滅道不可愛樂行善之人
不應喜樂爲他宣說微細之果持戒梵行於
微塵惡見之生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
善道天世界中增長法地生彼天已善業行
故愛果成就所謂園林金山峯中流泉河池
衆寳莊嚴衆鳥妙音其池四岸七寳莊嚴青
毗瑠璃青因陀寳間錯其地多有衆蜂種種

色聲相類各異見之可愛其聲美妙聞之悅
樂於園林中增長愛樂復於異處金剛青寳

[]瓈爲石莊嚴山谷於光明山聞流水音而[]

[]快樂如意所作皆悉自在受無比欲無量[]
百千天女圍繞常受欲樂增長欲樂受於無
量差別不可喻樂種種金山毗瑠璃峯行虚
空中種種衣服嚴飾其身戲笑歌舞種種妙
色諸天女等以爲圍繞具天五欲若見天色
無量差別生無等樂隨意遊戲是名色欲若
聞音聲隨其所念共諸天女戲笑歌舞所聞

諸香無量差別風吹華池蓮華之香及餘異
華山谷風吹種種華香以悅其鼻舌得無量
種種天味隨念具足鹹淡苦甘辛酢等味有
無量種不可譬喻如意之味如是身觸無量
種業如意即得冷煖溫涼柔軟細滑衣無縷
線種種色寳而以莊嚴無量寳光照十由旬
二十由旬乃至百由旬光明寳珠而受觸樂
天園林中或有華香天子聞之以善業故愛
樂希有非不作生非無因生所作不失非是
意生非是他與亦非他作而我受報以因縁

故而生果報業果成就是持戒人隨心所念
愛心希望天衆妙色天之細色中色近遠時
生遠時中時隨念成就無量樂法以是丈夫
善持戒故如是天衆其心著於六欲境界欲
河所漂而行遊戲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七寳
莊嚴園林流泉出妙音聲百色衆鳥出衆異
音是善業者遊戲其中種種妙色種種相貌
種種功德種種嚴飾令生欲火天女圍繞種
種山峯天鬘天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以嚴
其身共諸天女於山峯中遊戲受樂隨其所

念生無量欲復與天女而共徃詣等不等地
其地可愛眞金白銀青毗瑠璃青因陀寳硨
磲爲地鈴網音聲衆鳥莊嚴爾時有鳥名不

放逸見此天子行放逸處說偈呵責

但受故業 不作新業 業盡則墮 諸法如是

業將欲盡 壽命念念 死來卒暴 愚者不覺
天子天女 不覺欲染 念欲時過 退時將至
得失多返 因欲境界 於衰惱中 云何惡意

汝以善業 成就受樂 復作善業 將至善道
若樂境界 則没有海 若離境界 則得解脫
境界波力 起於愛河 智者捨離 趣涅槃城

勇人捨欲 而求眞諦 能知愛境 三有洄澓
捨離境界 勿生心念 如甄波迦 果報甚苦

人心著樂 貪馳境界 集不善業 流轉惡道

常應護心 輕動麤獷 常著境界 愛境所覆
心馳諸境 不覺衰惱 衰惱旣至 乃知業果

旣知此業 乃境界過 常應捨離 世間諸縛

如是不放逸鳥說此偈頌而此天子不聽不
受與天女衆共受欲樂此諸天女生死因縁
生大苦因於無識者與之共遊常行嶮惡愛

心不停常求男子心如惡毒如惡嶮岸能然
一切男子心火與如是等可畏天女共受天
樂以愚癡故而不遠避若有智者怖畏生死
欲求樂者離諸天女愚癡迷惑欲覆心故雖
知因於女人而得苦惱不能捨離與諸婇女
共受欲樂貪欲愚癡瞋恚所覆没生死泥與
諸天女遊戲受樂而不攝受無量利益遮於
惡道爲心所誑於法不覺遊戲園林與不正
行諸天女衆愛網受樂復詣異地金毗瑠璃
青因陀寳大青寳王周徧莊嚴遊無量處聞

歌詠音解其章句言音美妙五樂音聲勝德
具足無比妙音昔所未聞新生天子旣聞此
音與諸天女馳徃趣林其林無量寳樹具足
林名大歡喜長百由旬廣三十由旬如是大
林衆寳具足具大功德無量天衆百百千千
歌舞遊戲娛樂受樂時新生天子見此大林
毗瑠璃樹有大光明無量香華功德華鬚無
量種色種種相貌見此事已復見異樹毗瑠
璃樹眞金爲葉青寳爲枝白銀爲果天味功
德皆悉具足青因陀寳校飾其樹種種色華

以嚴樹枝復見異樹青寳爲樹眞金爲枝毗
瑠璃葉無量衆蜂種種色貌出美妙音以爲
莊嚴見之悅樂時新生天子復見寳華猶如
開目觀之可愛華中衆蜂出妙音聲復見黃
金枝葉蔭覆猶如宮室百千衆峯其音美妙
甚可愛樂復見毗瑠璃枝青寳爲葉蔭覆宮
室第一寳珠種種色鳥而以莊嚴其地柔軟
寳鈿莊嚴熏以天香多有天女新生天子復
見虹色以嚴其地觀之可愛覆以七寳平正
可愛及見天女新生天子所見諸色皆悉可

愛所聞音聲皆可愛樂其所聞香有無量種
皆亦可愛隨所得味令心愛樂無量種味天
味具足隨其所觸無量諸觸令心愛樂隨其
所念種種諸法隨念即得如是天子一切欲
縛欲樂不斷無量可愛無量寳地寳鈿莊嚴
天鳥音聲共諸天女入大林中復見華池種
種莊嚴分分差別或有蓮華毗瑠璃莖眞金
爲葉金剛爲鬚青因陀寳以爲其臺華皆柔
軟復有蓮華眞金爲莖毗瑠璃葉白銀爲臺
赤蓮華寳以爲其鬚種種衆峯出妙音聲復

有蓮華七寳合成眞金爲葉七寳廁填以爲
其臺所謂因陀青寳赤蓮華寳毗瑠璃寳紅
蓮華寳硨磲之寳大青寳王如是種種衆色
光明以爲其臺如一華臺無量華臺皆亦如
是天子見之觀無猒足隨其所見種種境界
轉轉增長如以酥油灌於大火不知猒足不
知猒足云何有樂以非樂故亦非寂滅非愛
心者得寂滅心隨所得樂愛心增長隨愛增
長不知猒足以無猒足則入近苦以於苦中
而生樂想愛火所燒復入林中見山谷中無

量林樹無量種光見之諦視於五境界欲火
之中不知猒足復入摩尼寳石之池眞金玻
瓈色觸柔軟五種柔軟無有水衣衆鳥音聲
澄靜淵深復見異處有蓮華池玻瓈色水充
滿其中周帀寳石以砌四面光明普徧鵝鴨
鴛鴦以爲莊嚴蓮華嚴飾林樹圍繞林中多
有美音之鳥如是種種莊嚴其池新生天子
見此池中種種衆蜂七寳爲翅岸生香樹色
貌具足以爲莊嚴新生天子復前入林見有
大河須陀充滿新生天子復見異處有乳粥

河清淨飲河河流之聲如琴樂音或百或千
處處流行多有衆鳥飲上味酒出妙音聲時
新生天子復見陸地種種衆華色貌具足香
蜂徧滿衆華之中莊嚴大林其林先香以華
香故轉增百倍新生天子與諸天女復見林
中有大山峯衆寳莊嚴無量流水以爲嚴飾
樹枝蔭覆猶如宮室種種寳光無量百千衆
鳥妙音見之可愛俱翅羅音無量百千衆華
普熏光明端嚴如閻浮提日月光明在於虚
空無量光明莊嚴天處光明殊勝無量光明

莊嚴山峯天子見之復共天女入山峯中隨
入山峯觀林轉勝歌音齊等漸近轉勝聞此
歌音速疾徃詣昔所未見如斯天衆舉目視

之復見可愛笐[]林樹毗瑠璃樹青因陀樹
皆悉端嚴新生天子復入七寳蓮華笐林於
此林中多有天子及諸天女妙色具足嚴身
之具隨念而生一一天衆各各異住共諸天

女飲天上味離於醉亂種種寳林笐[]之中
遊戲受樂入七寳池共諸天子五樂音聲歌
舞戲笑歡喜受樂以愛覆心不知猒足樂著

五欲入蓮華林以蓮華葉飲天上味而不醉
亂復有天子心樂色聲香味觸等復有天子
住河兩岸而共遊戲新生天子復見寳殿笐

[]如林毗瑠璃寳以爲欄楯皆同欲心以上
中下善業力故得上妙色五樂音聲受無等
樂不可譬喻爾時新生天子本未曾見如此
天衆遊戲受樂旣見此已與天女衆以歡喜
心向天衆所爾時天衆見此天子衣服嚴飾
上妙色身得未曾有生歡喜心亦向天子二
衆和合心無妨礙共天女衆一一笐林一一

金峯一一華池一一酒河一一流水如是愛
樂不可具說如是一切天衆受樂時諸天衆
久受樂已復向一切堅固之山其山七寳無
量河池流泉具足新生天子天女圍繞共諸
天衆常樂音聲山河流泉周徧充滿無量百

千笐[]宮殿甚可愛樂周徧蓮華而以圍繞
猶如燈樹如意之樹以爲莊嚴天衆見之生
希有心其山一面毗瑠璃寳其第二面眞金
所成其第三面因陀青寳其第四面大青寳
王四面嚴飾皆悉平等於平正處峯谷笐林

皆悉具足若念觸樂欲遊戲時便上此林百
百千千一一天子有千天女以爲眷屬天五
樂音無量音聲無量和合歌舞遊戲百百千
千共新生天子於園林中華池流泉所見勝
上百千億樹以爲莊嚴七寳光炎蓮華林笐
此諸天衆於此諸處歌舞戲笑安詳徐步向
彼大山互相愛樂善業爲伴善業所資以善
業故無有骨肉及以垢汗共遊須陀食河之
上及遊飲河以善業故色香味觸皆悉具足
天子食之樂五境界食之發欲處處受樂衆

欲具足受於無等無量之樂欲昇彼山見其
大山殊勝之處歎未曾有久乃至此大山之
頂遊戲山處甚可愛樂於此山頂多有無量
遊戲之處衆寳莊嚴林樹河池拘物頭華徧
於香林滿山頂上諸欲具足隨心所念無量
種愛皆得如意皆可愛樂他不能攝如是天
子久受天樂如是受樂處處徧觀復徃詣於
七寳山谷七寳林覆光明善樂見衆天鳥出
妙音聲寂靜之窟圍繞華池池名靜寂行處
以於先世不具持戒生此池中於先世時其

心堅固能說法要而身不能如說修行猶如
技兒說業果報從於地獄餓鬼中出生此池
中多作鵝鳥以本生處寂靜行故生寂靜池
七寳爲翅身出光明其音美妙食於蓮華雄
雌相隨以自娛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多住
此池夜摩天王牟脩樓陀多住於此山窟之
中爲天說法鵝王在池爲鳥說法爾時諸天
衆遊戲歌舞分爲二分一分天衆以善業故
至此池所一分天衆入放逸林遊戲歌舞歡
娛受樂有善業者徃至大池鵝爲說法見諸

天衆爲說偈言
若人雖說法  不能如說行  此愚人空說

常受諸苦惱  若但爲他說  不能如說行
語堅而無義  名爲空無心  放逸故生欲

因欲故生瞋  斯人入惡道  馳赴於地獄
若樂已過去  非現前可得  若現受當受

是亦不名樂  愚人樂放逸  愛於現在樂
自業果所誑  則入於地獄  三世愛所誑

常作無利益  生死縛衆生  智者不應信
愚者所親友  被害如大怨  縛世間衆生

智者不應信  若爲枷鎖縛  猶尚可斷壞
常求欲愛人
  不能斷愛縛  若人斷愛縛

而愛於常樂  斯人離愛境  行智慧境界
智觀樂光明  說愛大闇苦  智者持光明

則能破諸闇  以智慧利刀  斫伐於愛樹
能伐愛樹人  得無上樂處  斷伐愛過林

及以多流泉  旣斷愛林樹  得脫於諸有
三道大愛河  放逸水洄澓  若昇智慧舩

到安隱彼岸  昇智慧山峯  持戒谷莊嚴
以無量智眼  悉見諸有過  若人遠離法

斯人內外空  若人不樂法  不堅如水沫
若有人堅實  內外如金剛  以法行寂靜

益利他衆生  若没放逸泥  樂於境界樂
境界蛇所螫  常受諸辛苦  是故求樂者

不應行放逸  若脫放逸者  則近無量樂
若有智慧人  不信於放逸  若爲放逸螫

流轉於五道
如是鵝鳥爲調諸天說此偈頌時諸天衆以
著欲樂而不聽受亦不攝取復作歌舞遊戲
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