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上一頁 | 下一頁

佛說如來興顯經卷第二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復次佛子譬如月殿造立現四未曾有法何
謂四照諸窈冥在於衆星而常弘明其忘道
者指示處所普遊天下有所容受已見月光
衆生戴仰立隨方面有所遊出不懷狐疑是
爲四如是如來之身有四難及自昔未有示
現叵逮非人所見何等四普現一切學與不
學縁覺之乗所誓願者從其信樂如示現之
限礙之事壽命之節其損耗者爲示長益如

 
來道場不增不減咸見一切諸佛世界衆生
之類所可造念隨力信樂應爲道器因何光
明則爲一切群萌品類而見瞻戴觀於佛身
皆蒙暉曜又如來身無有想念便能逮得無
所著心是爲第六所入之門於是頌曰
其月明光照 神圍須彌王 光乃至諸山
然後至丘岸 次照於高土 乃至於平地

漸曜諸卑下 所有諸土地 安住光先照
諸菩薩身形 然後奮輝曜 縁覺之所行

爾乃照自在 次照學不學 乃照衆無餘 

 
佛道無想念 
復次佛子如大梵天名曰三千悉現身三千
世界靡不周徧亦不分身群生品類敢有形
者隨其色貌皆現其前無不見像如來至眞
亦復如是未曾分身無若干體普諸世界隨
諸黎庶志性形體所可信樂而示現之大聖
身心亦無想念是爲第七所入之門於是頌

梵天名三千 悉徧自現形 於衆勢各尊
自在無不覩 又斯梵天者 而不分其體


 
諸法之導師 自在亦如是 佛身普示現
在十方世界 其像無限量 亦不分別體
一切人各念 今現在我前 悉覩佛面像
聞所講說法 

復次佛子如大醫王皆知諸藥分別好醜所
入分部曉練群籍經典術呪其閻浮提一切
衆藥人不識知謂不中用醫藥本德及醫呪
力表示群黎適見此醫病皆除愈悉得安隱
又是其醫非力所造現在得立心自念言此
諸人民將失救護若没之後得無孤煢鄙寧 

 
可設善權方便而爲示現採集衆藥以自塗
體承己術力以給諸藥示如壽終其身不壞
亦不枯朽亦不毀碎徃來周旋坐起經行皆
爲變現醫藥所當而示療除衆生之病聞見
其音亦得安隱終始無異如來亦然則爲無
上醫王曉了療治一切衆生塵勞之病億百
千姟諸劫之數造設醫藥普歸一切智度無
極方便善學道術法藥皆是徃古爲菩薩時
所建奉行智慧善權術呪食藥威勢之力住
當來際如是無限處於衆生爲興救護療治

 
群萌諸疾疹也斯則無身無有事業其身清
淨一切衆生適覩見之愛欲勞病悉爲除愈
雖不信者續而得安一切佛事未曾斷絶是
爲第八所入之門於是頌曰
猶如假有醫  皆學諸方術  其見此師者
衆病悉消除 如人病困厄 齎藥欲徃療

則已度己體 現一切威儀 人中尊如是
醫王無限量 顯揚於聖智 善學慧醫術

徃本宿所行 故現尊聖身 衆人得覩見
除欲病無餘

 
復次佛子如巨海中有大寳珠瑠璃之藏名
曰等演諸光其有見此大寳珠曜若遭斯珠
形像顏貌皆變如瑠璃藏設人覩見大寳珠
色眼即清淨普獲安隱乃至大珠光明威神
宫殿咸照群萌蒙光而永無患如大寳珠名
曰安衆所處年嵗若放雨時衆生即悉而得
安隱休息諸惱如來景曜亦復如是爲大珍
寳一切福會無極慧藏假使衆生遭遇如來
聖慧光明皆獲一類昇于正眞道寳形像若
覲如來則逮五眼值大聖光一切貧匱則獲

 
法珍便得豐饒無極之財乃至道安如來之
安佛子且觀正覺威容無所演說而普化益
開導群黎是爲第九所入之門於是頌曰
譬如無琦珍 詣海深求寳 致一切明珠
其光照周普 若人遭斯珠 便得致自然
其有目覩者 尋獲清淨眼 勝寳亦如是
演出慧光明 若人遭此暉 則致佛容貌

若觀察最勝 即獲成五眼 蠲去諸塵冥
便住佛道地

復次佛子有大寳珠名一切淨念藏王其大

 
寳珠功德威神非十非千而合集致又彼大
珠所可著處斯處衆生普無諸病亦無衆患
設令群黎從摩尼寳所念誓願悉令具足如
意皆獲又彼寳珠則不照及無德本者一切
淨念藏王珠者則謂如來悅可一切衆生品
類至眞正覺所示現身三昧定者嗟歎稱譽
諸聲聞衆一切衆生在彼生死於五苦中得
越殊特而度終始又彼佛子如來之身無前
無後一切世界受形衆生宿有福者悉爲一
心而無亂志遵修正念純淑諸行精進至向

 
於如來尊悉獲法願而皆具足其罪重者無
有德本不能覩見如來光明則建立之使蒙
勸化示現其德本是爲第十所入之門爲菩
薩行至眞正覺入近如來而至無量心之所
念其網普周一切十方行無罣礙又法界者
觀於諸界不住本際又如來者無起無滅咸
等三世於一切想而無所想導利群萌當來
心際入於此道令無有餘周滿一切諸佛世
界具足法身一切如來悉爲一淨於是頌曰
譬若如意珠 能與一切願 設有所求者 

 
則獲如所志 其無功德者 斯等不見寳
又其尊妙珠 永無悋惜想 安住身如此
惠施一切願 若覩有所遊 如志悉逮成

其懷凶危心 此人不見佛 如來無悋想
亦無有貪嫉

佛告普賢菩薩何謂佛子菩薩順從如來之
音而等遊達宣正覺聲不可限量衆響言辭
則從衆生心意所好而爲說法至令衆會各
得所樂如其志操而現化之從心所念隨時
而入不失三昧不終不没不起不滅久而察

 
之猶若呼響悉無有主亦無有我衆生罪福
所積行故違失深妙便有歸趣遐邈難濟興
不潔淨分別法界故隨無斷不捨壞法故無
瞋無恚無没究竟所縁住故亦無有主亦無
不主亦無教化亦無不教斯則爲隨如來音
響所以者何譬如世遭大災變時即有自然
四大音聲乃得知法而無有主則無貪業何
謂爲四世災變起有一大音自然而出諸賢
且聽一禪爲安第一禪者離愛恚患度於欲
界已得超越而致自然於是衆生聞斯音聲 

 
成第一禪度於欲界即生梵天適逮法已聞
于二音諸賢且聽二禪安隱則無想行超度
梵天而得自在於時衆生聞斯二聲則行二
禪無想無行其內爲寂心無所著成第二禪
即得生於光音天上適逮法已聞于三音諸
賢且聽三禪最安離喜所欲於心寂定內無
所念第三禪者隨聖所教度光音天於時衆
生聞斯三聲超光音天生離果天適生天上
適逮法已聞于四音諸賢且聽四禪寂然除
苦去安憂慼喜歡無苦無樂清淨具足爲第

 
四禪度離果天於時衆生聞斯四聲捨離果
天超生清淨難及天上是爲佛子世災變時
聞四大音而致弘典自然之聲則無部主大
聖之德巍巍無量自然音聲微妙柔輭播越
遠震如是無主亦無所造無應不應無舉無
下若有欲建如來法者則有自然四大音聲
四大言教何等四一聲出曰不造德者皆爲
苦患地獄餓鬼畜生三趣計吾我人言是我
所貪著所有一切萬物亦復爲苦設植德本
生天人間受賢聖教棄八無閑所生艱難奉 

 
行十善諸厄乃除常值佛法二聲出曰諸賢
且聽萬物皆苦燒炙熾然轉相逼迫思想衆
患身則無常別離之法無形寂滅不志利養
便無熾然尋離衆難於時衆人聞此聲已奉
持宣行稍漸精進得聲聞乗以忍度岸三聲
出曰過于羅漢則有微妙所樂之乗名曰縁
覺無有師主而自覺了於時諸人聞斯音已
信樂微進逮縁覺乗四聲出曰過於聲聞縁
覺之地而有大乗菩薩所行包含桴栰迴御
洪舟濟于彼岸不斷道心所度無極將護終

 
始衆生患猒而現有聲聞縁覺其大乗者爲
最尊乗爲殊特乗一切衆生所戴仰乗信樂
超絶正眞乗者聞此聲已斯等諸根明達徃
古宿植德本如來至眞威神聖旨之所建立
令其志性含弘光大自在至誠則發道意其
音說曰諸如來者無身無心亦無所演無所
開化而令衆生如得蒙安是爲佛子第一縁
事爲諸菩薩而得順從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如四無量音 普宣於世間 衆生界清淨
本出虚無際 則有四智慧 寂然安隱禪

 
衆生聞斯響 便棄捐欲界 十力亦如是
普周於法界 爲衆生之故 暢演無量音
其有致斯印 則超有爲相 安住之音響
未曾有疑想

復次佛子譬如深山巖石之間因對有聲世
假如是說是方俗言而無有身亦無有見則
因呼對而有聲矣一切音聲言語所由皆縁
對耳誠諦計之永無想念如是仁者如來音
聲無有言教亦無所處衆生之類心懷念道
因縁出意究理音聲亦無不響亦不可得是

 
爲佛子第二縁事爲諸菩薩而得順從如來
之音於是頌曰
猶如深山中 因縁而有響 從衆人所呼
尋報一切音 佛勸化群萌 以音令開達

雖有言辭說 未曾有疑想 十力之音響
法界無著念 分別開導人 制化諸根源

諸微細衆生 令其可意悅 有諸十力者
不懷妄想求 

復次佛子如大雷震出音聲時名曰諸天誠
諦之法假使諸天遊行放逸應時虚空暢法 

 
雷震一切愛欲皆歸無常苦惱誑惑須臾間
耳愚騃所習覺無放逸勿務馳騁若自放恣
當歸惡趣無得迷謬放逸諸天聞斯言教尋
則愁慼各各棄捨愛欲之樂詣天王宫樂於
天王無盡之典遵奉法行且觀其法雷震之
音而可自然亦無別異爲諸天衆而興因縁
謂欲建立衆生之故而有此音如來音聲亦
復如此則不可得隨人所行而加演暢大法
之音亦無貪愛無業之音無放逸音無常苦
空非身之音皆告法界悉逮無餘普周衆生

 
隨其所樂而勸化之便得悅可導以三乗各
令得所以無有量自在之慧菩薩所行咸令
遊入不可思議又如來者惠無財業亦無處
所而以誘引宣告一切聞此聲已不可計會
衆生品類精進奉行於是德本或求聲聞縁
覺之乗或志無上無極大乗又佛道音普於
一切無所倚著亦無言說是爲第三爲諸菩
薩而得順從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假使天放逸 自然有雷震 發明於諸法
令樂于道義 則於虚空中 宣揚說法音

 
諸天聞此聲 便改不馳騁 十力亦如是
雷震演法雨 流溢於十方 導利益衆生
具足勝言語 以開化他人 聞此音響已
黎庶成佛道

復次佛子喻有天子名曰自在又名善問所
向瞻望則諸玉女有百千品而來集合鼓作
琴瑟歌頌應弦節奏若干且觀妓樂調發妙
曲如來若此則以一音隨羣生心依本志性
情所慕樂無量之行因其所信各各現教令
得開解是爲第四爲諸菩薩而得順從如來

 
之音於是頌曰
猶如魔自恣 興造天妓樂 玉女之姿顏
節奏互相和 一心而歌頌 齊音發妙曲

具足億百千 種種之新聲 諸十力若茲
常演一聲詔 則以權方便 音氣暢群萌

黎庶隨信樂 若得聞言教 適聽塵勞斷
其音無想念

復次佛子猶如大梵處於天宫發意之頃敕
誡之音揚溢于外衆會之表令諸梵天梵身
天子敬奉音詔如是仁者如來正覺演出無

 
上微妙佛音普告一切衆會儀黙于內聲達
十方開度群萌使至道場如來等哀無悋衆
生衆生諸根不純不寂見聞法化而不愛著
一切悉得普集道場各心念言今者如來而
獨爲我演法音聲又如來音聲亦無所御而
造成立所當教化是爲第五爲諸菩薩而得
順從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假使逮尊處 梵天之牀座 則以一言詔
悅可梵天心 其梵天之響 不超逸於外

悉知一切心 及來衆會意 諸十力之德

 
淨處於佛坐 則暢一音響 普徧于法界
不佹戾衆會 亦不懷貪悋 其不篤信者
不聞佛音響

復次佛子猶計如水一切同等以爲一味隨
於器中爲若干變又分別知諸味各異法教
若斯如來道教爲一味者謂解脫味衆生之
心志性各異謂爲正覺所說不同如來音聲
無有想念是爲第六爲諸菩薩而得順從如
來之音於是頌曰

猶如計諸水 一切雨自然 味等均清淨 

 
無穢八種甘 諸佛子如是 曉了衆生音
若志念一味 得佛自然道 遭遇因縁故
隨地各差別 其器各各異 令水永不同

一切諸羣類 衆生行各異 隨心聞佛音
所聽故不同

復次佛子如阿耨達大龍王者若欲雨時隂
雲普徧於閻浮提然後降雨長育百穀衆藥
樹木竹蘆叢林皆得茂盛華實充滿諸河源
流悉從無焚龍王身出令無數物難計衆類
致得滋益如是人者如來普於一切世界周

 
徧無餘大哀優渥而澍甘露大法之雨悅可
衆生長茂功德具足備悉十方諸乗如來之
音不從內出亦不從外如是無量不可計人
羣萌品類而荷戴仰是爲第七爲諸菩薩而
得順從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如衆水流行 周於閻浮提 無所不通徹
普潤于土地 山陵衆草木 五穀依因生
有察其水者 所至無想念 世尊亦如是
宣揚諸法界 布演正法雨 充滿於衆生

長育百千善 滅除諸塵勞 已曉了佛言 

 
於外不馳騁
復次佛子如摩那斯大龍王假使興大隂雨
時先貯集雲徧諸天宫靡不周接或不演降
雨之一滴觀察衆人農業普備然後乃雨所
以者何不欲煩惱衆生之故心念大龍設雨
七日徐詳而下則放微滴咸周土田多所滋
茂如是仁者如來至眞爲大法王興法重隂
開化衆生若有所導雨甘露味爲純淑類然
後乃演無極道化雨於法澤暢深奧典不令
衆生懷恐懼心宣於無上諸通慧味多所充

 
滿使得成就是爲第八爲諸菩薩而得順從
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猶如有賢龍 名曰摩那斯 則雨周七日
徐澤無所傷 斯龍所以來 欲成衆生業

然後設愍傷 安隱降澍雨 十力因黎庶
雲集布法音 欲化衆生故 顯示第一義

從其人之器 宣奧之法音 聞詔不恐懅
則入於佛慧

復次佛子譬巨海中有大龍王名大嚴淨一
念之頃便能演出十品之雨不可計限百千

 
之類莫不沾洽雨無想念又其龍王無異想
念雨之自然百千衆品而令差別如是仁者
如來至眞假使欲演法音雨時發念之頃分
別十法了其所歸宣法光曜出百種音或復
顯暢八萬四千衆生之行現八萬四千所入
之響至于無量億百千姟言聲之說悅於無

限衆生之心道教法音亦無想念而則裂解
一切根源如來之法若茲無極若干種變善
妙清淨巍巍如是也是爲第九爲諸菩薩而
得順從如來之音於是頌曰


 
猶如大嚴淨 龍王之嫡子 而先設雲集
然後乃降雨 佛道則自然 而[
]有所度[]
口出十種音 二十或至百 或復至百千
法澤無限量 所尊無所暢 不毀壞法界

自恣之龍王 一切龍中尊 隂雨且普達
周徧四方域 潤一切有形 隨雨若干品

其海所有水 無有若干種 世尊亦如是
道教等一品 行者心各異 所獲故不同

復次佛子海大龍王欲興無極感動變時必
安衆生令懷欣踊雨四天下周徧大地上達

 
自在清明天宫雲布覆蔭若干品類又衆雲
同現如是像種種別異或紫金色或復黃色
或瑠璃色或白銀色或水精色或赤珠色或
瑪瑙光或硨磲光或首藏光如是雜沓大隂
所覆普徧四隅及四天下又其水者無有別
異而雲霧布若干種像變出電已暢大雷音
從其羣萌所欲樂雨或出玉女倡樂之音或
天琴瑟衆妓簫和或以若干龍妃樂音或揵
沓和妃樂音或阿須倫娛樂音或以土地所
出音或以海中雷震妓樂音或以鹿王鳴唬

 
音或以無壞[
]樂音或若干種萬舞之妓其[]
巨雲隂之所覆蓋如是色像時節大悅自然
龍風普有所吹假其風出雲霧安詳先放微
滴後散大雨上達自在清明之天下徧地上

虚空天宫靡所不接雨於大海莫所破壞又
至自在諸天遊居玉女妓名歡樂雨諸舞樂
至其不樂慢天雨諸如意珠於兜術天雨珠
纓飾於焰天上雨若干種華忉利天上雨輭
名香四天王上雨好衣服於鬱單越雨微妙
華於大龍王宫雨超等光赤明眞珠爲阿須
 

 
倫雨於兵仗名壞怨敵如是比像周乎四方
四天下域諸天宫殿所雨瀰漫不可計會海
大龍王無所悋惜亦無慳嫉又諸衆生所植
德本各各別異而不一等自然變爲差特之
雨如是佛子如來至眞以無上慧爲大法王
常顯法樂而以自娛寂然無以普布法界法
身隂雲靡不周徧因其衆生所信樂者而示
現之或爲衆生班宣暢示最正覺身而興法
雨現變化身放法雲雨現建立身而降法雨
現色像身若干品雨現功德身而演雲雨或

 
復示現慧身雲雨或復隨俗示現其身有十
種力或復現身四無所畏自然爲顯無所損
乏或現法界而無身形是爲大聖法身隂雨
普徧世界隨其音聲之所信樂而爲衆生演
其光曜除諸垢濁斯光名曰平等暉曜或復
名曰無量光明或名普世或名佛所建立祕
奧之藏或復名曰光照于世或復名曰無盡
之行入緫持門或復名曰其意不亂或復名
曰其心無侣或復名曰遊步普入或復光明
名曰悅可衆願如是比像法雨所聞雷震之
 

 
響至于正覺曉了佛道若得逮聞平等雷震
尋則暢達離垢之印三昧雷震自然之聲一
切諸法自在三昧金剛場三昧須彌幢旛三
昧日錠光三昧巨海印三昧可衆庶心三昧
無盡響解脫無願三昧無所志樂三昧常愍
無失三昧假使揚聲各令聞此佛法之音是
如來身而演甘露出於無數法音雲雨所聞
講法遊無等侣悅可衆生是爲正覺一切智
門不可思議悅羣萌心悉得其時名曰曉了
弘慧道場成就徃古無垢方便大慈大悲究

 
竟無逸興隆道化斯則所遵一切菩薩定厥
身心然後乃演大法之雨是爲佛子若茲色
像顯大法雨愍哀之雨不可思議雨平等之
覺導諸羣生開化身心如來至眞暢不可暢
無極甘露若詣佛樹道場之時爲諸菩薩宣
大法雨名曰法界無所破壞最究興成阿惟
致地又名如來祕藏菩薩所樂大法之雨成
諸菩薩一生補處有大法雨名嚴淨飾普令
羣生無所違失不廢菩薩如來之地有大法
雨名曰莊校道自嚴飾合逮法忍諸菩薩等 

 
合集寳慧有菩薩行名善化無所斷截而闡
法雨行成菩薩名無慢門入深奧門行不懈
猒又有法雨令初發菩薩意者遵無上道名
如來行大慈大哀將濟羣生興發法雨化縁
覺乗信樂中行爲衆現說十二因縁之所或
超有解脫果名入普至除諸見事而演法雨
開聲聞乗衆生信樂以聖達刀截割一切塵
勞之垢有智慧劍而布法雨名欣滅諸害爲
衆邪見不可了者積累德本而雨諸法聞音
斯名十法暢顯法雨悉得充滿周於一切隨

 
其信樂應得解脫如來則爲演大法雨普徧
法界靡所不達大聖未曾悋惜於法從其衆
生純淑之行而因根源精進若干現於法雨
是爲佛子諸菩薩行第十之事
猶如雲霧集  四方而風起  超過以時雨
及水之所流 菩薩分別說 黎庶之德本

故今現在世 立此三千界 諸十力如是
善修慧爲風 因縁澍法雨 志性甚清淨

察衆生無事 勸助以清淨 所謂諸十方
導師因開化 上於虚空中 雲集而降雨

 
無有而堪任 執持所雨水 惟世遭災變
乃能堪受耳 言辭諦無著 身界爲廣普
諸十力如是 自然無所有 大聖有所說
法界之言辭 而雨法幻化 所潤不可限

無能堪任持 惟有法淨志 未曾有斯念
去來之所由 亦復無所造 永無所遭遇

猶如虚空中 雲霧而致雨 但假名法耳
自然而無化 諸十力如是 法雨無所有

亦無有來者 未曾見徃者 盡菩薩威神
而興造斯行 覺了法幻變 獲世而放雨


 
衆生無所行 則無有三界 猶如自然隂
雨降隨水滴 惟有尊自在 三千之教名
造立得自由 斯本福果報 安行雨若斯
徧佛土無餘 思念及限量 無能計數者

其於衆生上 一切世間尊 斯而思惟雨
道寳爲手掌 寂滅應憺怕 自然得解達

又斷除餘事 所起諸隂蓋 棄捐斯衆瑕
長益道寳行 品任三千界 悉曉了一切

十力之所雨 滅盡塵勞欲 思惟念自然
姟德不可量 又復斷絶去 一切諸邪見

 
分別志性行 最勝寳爲富 一味而眞諦
猶空中放雨 所雨無有際 散滴各有處
又計其水者 無應不應想 衆人懷歡喜
猶因生諸法 又復其法者 不起一不多

其無本末等 無應不應想 至於無邊際
成佛及聖衆 斯等爲受持 如是之像法

佛言以十名德於如來之音入[]限量何謂[]
十遊入虚空則無限量普至諸法一切境界
而無限量遊入無餘分別曉了衆生之界而
無限量遊入一切悅黎庶心罪福所趣而無

 
限量遊入因縁報應萌類去塵勞結而無限
量遊入究竟寂然憺怕無生之意而無限量
隨衆所樂而開化之入於脫心而無限量順
解脫味遊入三世無有邊際而無限量處於
無底得無境界遊入慧行而無限量選諸法
要諸佛境界不復迴還而無限量入於如來
順法不奏而無限量如是賢目菩薩爲不可
計群生言響暢如來音於是頌曰
以十德之事 入佛無量慧 至一切諸法
境界無齊限 大道亦如是 巍巍無能思

 
而多所愍傷 
一切悉蒙度  分別生死際
萌類不可極
  化除衆罪福  悅心令開解
使不求報應  道慧無涯底  了佛之音聲
忽入於寂然

佛言何謂佛子而諸菩薩遊入如來至眞等
正覺心所念行如來不爲心有所念不分別
名不曉了識如來無心乃能遊入無量之念

如倚虚空造立一切因其由趣有所成就又
如虚空悉無所著如是仁者若欲求道恃怙
慧者一切世俗及度世事因佛聖慧而建興

 
顯又如來慧而無所著是爲第一因縁之門
菩薩遊入如來行念於是頌曰
猶如虚空中  而受一切形  而著依怙之
空亦無想念
  如來之妙慧  如是無所著
咸救於一切  不想吾我人
復次佛子猶如法界不離一切諸聲聞度及

諸縁覺一切菩薩所習遊至又其法界不增
不減大道如斯如來之慧合集世間度世之
慧分別了念所造巧便慧不增減是爲第二
於是頌曰

 
譬如聲聞地 
及與縁覺乗  菩薩之大士
悉從虚空生
  大聖亦如是  解空無極慧
心等無增減  救濟無適莫
復次佛子猶如大海與四大域八千億土而
相連接地形所盡至其境界而普悉可獲得
水矣自然涌出其大海者亦無所念如來之
慧亦復若斯普至一切衆生心意靡不達徧
從諸黎庶意之所念所在建致清淨法門則
以順之令世人獲自然之慧又如來世尊所
可演慧悉爲平等從其志性以奇特事而療

 
治之道德超世是爲第三於是頌曰
譬如四大海 與八千億域 而悉相連接
地形所盡到 水靡所不至 而自然涌出

海亦無想念 如來慧如此 至諸衆生心
慧莫不通達 從羣黎所好 則爲開導之

致於清淨明 令獲自然明 所演悉平等
如來無想念

復次佛子猶如巨海自有四大如意寳珠演
集積累無量之德所以致此如意珠者不以
龍神有德故有此大珠生諸琦珍悉大海恩

 
也生一切寳黎庶戴仰莫不濟之何謂爲四
一名曰等集衆寳二曰無盡音三曰歸趣四
曰等集衆辭又計於此大如意珠則非凡類
阿須倫迦留羅眞陀羅摩休勒諸龍鬼神及
餘水居含血之類能致光曜所以者何寳固
在於海龍王藏故又其大海諸摩尼珠而有
四角在於四方海龍王宫各自別立如來至
眞等正覺亦復如是道德暉赫有四大寳無
極之慧則以於此四大慧寳勸化開導一切
衆生諸學不學及至縁覺菩薩慧寳縁此致

 
之靡不濟度何謂爲四興隆法樂至無所倚
善權之慧有數無數有爲無爲法寳藏慧於
諸法界而無所壞隨時演慧以得超度於時
不時擾動之慧是爲四寳則復以此四大之
慧求如來藏入道府庫不與衆生而同塵垢
在于世間逮開上慧令諸菩薩遊詣四方所
可翫習無上正眞而令堅住立不退轉是爲
第四於是頌曰
四珍之尊義 建致安妙藏 所以巨海中
自然生諸寳 其如意明珠 不離清淨妙

 
分別在四面 
所處有光明  如來品四慧
無量不可限
  安住聖巍巍  開導於五趣
斯無極至慧  無有異相念  惟察諸十方
所說無不達

佛說如來興顯經卷第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