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淨命。
何等為十。一者遠離諂求利養。二者遠離為
利養故矯現其相。三者遠離為利養故虛言
激誘。四者遠離惡求利養。五者遠離非法利
養。六者遠離不淨利養。七者不耽著利養。八
者不染愛利養。九者不為利養故心生熱惱。
十者得如法利養而生喜足。善男子。云何是
菩薩善能遠離諂求利養。謂若菩薩不以利
養因緣故而身語心行於諂曲。身不行諂者。
菩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而不故意策發威
儀。徐緩安詳舉足進步端審前視。或復起於
厭惡而視。或作寂住無發悟視。此即名為身
不行諂。語不行諂者。菩薩不以利養因緣故
發徐緩語。及柔軟語。愛樂之語。或隨順語。此
即名為語不行諂。心不行諂者。菩薩若見施
主及助施者。以其利養召命之時。而不語現
少欲心起貪愛內懷熱惱。此即名為心不行
諂。如是等名為菩薩善能遠離諂求利養。云
何是善能遠離為利養故矯現其相。謂若菩
薩雖為衣服應器病緣醫藥。及餘資具之所
逼迫。以虛矯故。終不發言求彼施主及助施
者。是為菩薩善能遠離為利養故矯現其相。
云何是善能遠離為利養故虛言激誘。謂若
菩薩或見施主及助施者不發是言。某甲施
主持如是物惠施於我。而彼以我持戒多聞
少欲知足。是故以種種物而特見施我。亦
為其起悲愍心作饒益事。攝受於彼而乃受
之。是為菩薩善能遠離為利養故虛言激誘。
云何是善能遠離惡求利養。謂若菩薩不為
求利養故身心行惡。身行惡者。所謂往來馳
走奔競。歷諸艱苦破毀淨戒。心行惡者。為利
養故見餘同梵行者得利養已。而於彼所生
損害心。是為菩薩善能遠離惡求利養。云何
是善能遠離非法利養。謂若菩薩不以斗秤
而行欺誑。他所委信亦不侵取。復無奸惡積
蓄財利。是為菩薩善能遠離非法利養。云何
是善能遠離不淨利養。謂若菩薩於利養中。
若窣覩波物若法若僧所有諸物不與不許。
菩薩知已悉不受之。是為菩薩善能遠離不
淨利養。云何是不耽著利養。謂若菩薩雖得
利養。不為自己之所攝屬。亦不自謂我所富
足。復無積聚。時能普施諸餘沙門婆羅門等。
及父母親屬朋友知識。或復以時己所受用。
是為菩薩不耽著利養。云何是不染愛利養。
謂若菩薩雖所受用不生種種染愛之心。是
為菩薩不染愛利養。云何是不為利養故心
生熱惱。謂若菩薩或於不得利養之時心不
生苦亦無熱惱。而復於彼施主及助施者。不
起嫌惡棄捨之心。是為菩薩不為利養故心
生熱惱。云何是得如法利養而生喜足。謂若
菩薩或隨僧次得其如法利養之時。如來許
可。諸菩薩眾復不呵責。聖賢稱讚。同梵行者
亦不譏毀。如是受已生喜足心。是為菩薩得
如法利養而生喜足。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
十種法者。即得淨命。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
種法者。心無懈倦。何等為十。一者為利諸有
情故。久處生死而無懈倦。二者為利諸有情
故受生死苦而無懈倦。三者為諸有情作利
益故而無懈倦。四者施作有情諸善事業而
無懈倦。五者為於有情諸所作事而無懈倦。
六者為求聲聞乘人。說彼道法而無懈倦。七
者不於聲聞人前言不信彼法。八者成辦菩
提分法而無懈倦。九者圓滿菩提資糧而無
懈倦。十者不取證涅槃不起趣向涅槃意樂。
菩薩以是緣故。即能趣向菩提。漸近菩提取
證菩提。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心
無懈倦。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能行
一切如來教敕。何等為十。一者勤修不放逸
行。離諸放逸故。二者具善律儀。身不行惡故。
三者具善律儀。語不行惡故。四者具善律儀。
意不行惡故。五者恐畏他世。盡斷諸惡故。六
者說如理語。離非理語故。七者宣正法語。離
非法語故。八者離不善業。修善業故。九者常
於如來教中不說過惡。離諸煩惱穢惡毒故。
十者隨順守護如來正法。防禦一切不善法
故。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能行一
切如來教敕。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
得面相熙怡離諸顰躄。何等為十。一者諸根
勝妙。二者諸根清淨。三者諸根無缺。四者諸
根無垢。五者諸根潔白。六者遠離瞋恚。七者
遠離隨眠。八者遠離纏縛。九者遠離結恨十
者遠離忿怒。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
者。得面相熙怡離諸顰躄
爾時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
說之義。由諸根清淨故。菩薩即得面相熙怡。
由斷諸煩惱故。得離顰躄。佛言。如是如是。善
男子。由諸根清淨故。菩薩即得面相熙怡。由
斷諸煩惱故得離顰躄。又善男子。菩薩若修
十種法者即得多聞。何等為十。一者如實了
知於生死中貪火熾然。二者如實了知瞋火
增盛。三者如實了知癡火昏亂。四者如實了
知有為之法皆悉無常。五者如實了知諸行
是苦。六者如實了知世間悉空。七者如實了
知諸法無我。八者能離世間戲論。九者如實
了知彼一切法皆從緣生。十者如實了知涅
槃寂靜。此等諸法要以聞思修所成慧方能
證悟。不可但以音聲言說而能解入。菩薩如
是知已。即起堅固悲愍之心發勤精進。為諸
有情作利益事。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
法者。即得多聞。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
者。即能攝受正法。何等為十。一者於後時後
分後五百歲正法減沒時分轉易。諸有情等
於佛教中安立邪道智燈隱滅。當如是時有
能宣演如來所說廣大經典。作大利益具大
威德。如諸法母能受持讀誦恭敬承事者。即
能攝受正法。二者為他宣說。令彼聽受開曉
其義。三者於彼修行正法人所。愛樂信重歡
喜適悅。為彼攝受。四者為他宣說正法無所
希望。五者於說法師所起師尊想。六者於其
正法如甘露想。七者如聖藥想。八者如良藥
想。九者為求正法不惜身命。十者求得法已
修行圓滿。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
即能攝受正法。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
者。為法王子。何等為十。一者具足諸相莊嚴。
二者身得諸隨形好。三者眾相具足諸根圓
滿。四者於佛如來所親近處隨順親近。五者
於佛如來所行正道隨順而行。六者於佛如
來所覺悟法隨覺悟之。七者救度世間一切
苦惱。八者善能修學一切聖行。九者善能修
習成諸梵行。十者善住如來所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為法王子。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超勝帝
釋梵王護世天等。何等為十。一者於佛菩提
得不退轉。二者不為諸魔所動。三者不離一
切佛法。四者隨能解入諸法正理。五者通達
諸法平等。六者不起他信。七者於佛法中得
善覺智。八者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同等。九者
出過一切世間。十者證得無生法忍。善男子。
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超勝。帝釋梵
王護世天等。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
能知有情意樂隨眠何等為十。一者如實了
知一切有情貪欲意樂。二者了知瞋恚意樂。
三者了知愚癡意樂。四者了知上品意樂。五
者了知中品意樂。六者了知下品意樂。七者
了知諸善意樂。八者了知堅固意樂。九者了
知常起隨眠。十者了知暴惡隨眠。如是等法。
於一有情如實知已。乃至盡於諸有情界所
知亦然。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能
知有情意樂隨眠。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
法者。善知成熟有情之法。何等為十。一者應
以諸佛色相而調伏者。即現佛相。二者應以
菩薩色相而調伏者。即現菩薩之相。三者應
以緣覺色相而調伏者。即現緣覺之相。四者
應以聲聞色相而調伏者。即現聲聞之相。五
者應以帝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帝釋之相。
六者應以魔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魔王之
相。七者應以梵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梵王
之相。八者應以婆羅門色相而調伏者。即現
婆羅門之相。九者應以剎帝利色相而調伏
者。即現剎帝利之相。十者應以長者色相而
調伏者。即現長者之相。善男子。諸有情等應
以如是種種色相而調伏者。菩薩即能隨所
應現別異之相。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
法者。善知成熟有情之法。又善男子。菩薩若
修十種法者。得勝樂住。何等為十。一者正直。
二者柔軟。三者無諂曲心。四者無瞋恚心。五
者無染污心。六者具清淨心。七者無麤獷語。
八者斷穢惡語。九者常行忍辱。十者具善愛
樂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得勝樂
住。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安樂住。
何等為十。一者正見具足。二者具見清淨戒
行圓滿。三者儀範清淨。四者隨順所行境界。
五者不雜諸煩惱住。六者得無過失。七者具
修梵行。八者得其同類。九者住一乘道。十者
不事餘師。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得安樂住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十八


Top